焦點 精選焦點
所有焦點
你尚未有任何收藏。
日本,是一個文具店能開在東京銀座,與名店毗鄰的奇幻國度。不知從何時開始,手邊的文具通統變成日本製。我們為何偏受日本文具吸引?記者親赴日本最大文具博覽、訪問最大文具用品製造商和最多分店的文具店。沒有如願看到開天闢地的創新,卻見品牌、市場和產業鏈如何在細節裏力臻完美,推陳出新。日文漢字裏沒有「創新」,只有「革新」。創新,原來也不是非得造出一個從未存在的宇宙。從已有的細節中尋找改革的可能,對日本文具而言,已是一場最微小也最盛大的革命。
本刊直擊報道大阪世博相關,從建築設計到未來科技,搶先導覽今屆世博焦點。
本刊直擊報道年度設計盛事——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 Milano)和米蘭設計周(Milan Design Week),走遍展場市區發掘最新設計潮流。
共鳴不因為遠和近。我們尋找香港本土聲音。 Pink noise,是大自然的聲音。海浪,蟋蟀,蟬鳴,樹葉和風。大浪西灣,中大校園,大澳水鄉,荔枝窩。記錄的時間,可能在不為人知的晚上,也可能在少有閒人的早上。 香港以至世界,煩擾之事,揮之不去。過去幾年,很多人失眠,因為疫症,因為恐懼,因為失去,因為離別。希望Hong Kong Pink noise可以讓人得到一刻平靜,讓失眠遠去,讓遠方的人,跟本土的聲音,再次連結。 香港的聲音,從現在開始,會一直累積,放在我們的短片頻道。 給所有失眠和需要寧靜的人。
攝影是,歷史的載體,光影的痕跡。每一個攝影者揹上相機,按下快門,記錄每一個關鍵的瞬間,為影像賦予更深刻的敘事和意義。
近年常常聽到年輕人形容自己「好emo」,「emo」一詞,最早用來形容「emotional hardcore」的音樂風格,發展至今,變成網絡流行用語,用作形容憂鬱、傷心或失落的情緒。 當愈來愈多人說自己「emo」,我們可曾問過,他們到底在「emo」甚麼?千絲萬縷的糾結,組成我們複雜的内心世界,簡單一句「emo」,背後究竟埋藏着多少種情緒? 《Emo研究所》,每集用數分鐘的時間,讓我們一起好好研究「emo」。
有一個童話故事,你和我都大概聽過——充滿好奇心的女孩愛麗絲,在某個午後,意外栽進兔子洞裏,從此展開連串奇遇。在洞穴的另一邊,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愛麗絲被大大小小的木門包圍,每道神秘木門背後,原來都藏着一幅幅前所未有的景致⋯⋯ 如此奇幻的旅程,倘若發生在真實世界,又會是怎樣呢? 世上雖無神秘的兔子洞,卻有奇妙的鏡頭,把真實世界的影像,變成前所未見的畫面。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帶你用另一種角度看香港,鏡頭下的這些景象,你想像過嗎?下班時車水馬龍的觀塘馬路,縮成迷你街道;在黃埔過馬路的人們,全都變成小人國的人類;紅磡窄巷裏的車子,變成一架架迷你模型車。 渺小的我們,活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可能早已不再相信童話。但願我們的鏡頭,能喚醒你們内心那位想冒險的愛麗絲,記住曾經聽過的童話,深信我們還能見到不一樣的世界。 送給每個長大了的小孩。
很多香港人無宗教信仰,曾在天主教學校唸了十多年經,又會入廟拜神,清明亦上香給先人。尊重,但不篤信。 這跟大部分的日本人宗教概念很相似——縱使他們國境內有着無數的佛寺、神社,也相信世間各種神明。會遵守、卻不嚴守儀式。 這次走到日本人視為「聖地」的和歌山縣「熊野古道」,憑每一個腳步,認識一個曾經把天皇視為「神」的民族,多年以來,是如何對待「宗教」。
藝術三月,除了有大型國際藝術博覽開鑼,其實尚有香港藝術節,本地三大樂團——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均獻新猷。從經典貝多芬、馬勒樂章,到新編古代項羽與虞美人戀歌,乃至演繹香港作曲家許德彰新作,音樂穿越時地,震撼當刻。 我們專訪三大樂團靈魂人物,從個人音樂歷程談到樂團未來發展,意外發現即使是個體的音樂追求,亦能見重大社會與時代變遷痕跡。而恰巧地,三大樂團未來路向同樣是在呈獻古典樂的同時,加入現代元素。 穿越千年,飄洋過海,歲月如歌。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是美食,那麼大多數香港人恐怕從未真正聽懂過穆斯林的說話。 大眾習慣把穆斯林定義為少數族羣;殊不知他們在全球約佔四分之一人口,影響力遠超想像。近年香港積極打造穆斯林友善環境,「清真(Halal)」二字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從零星幾間到如今首間獲清真認證的高級中菜廳,證明香港包容性和國際化上的演變,同時說明清真認證不僅是一張簡單的證書,更是一扇通往伊斯蘭文化的窗口。 在這個講求「食得有意識」的時代,飲食早已超越味蕾的滿足,延伸至信仰、健康、人道關懷、心靈滿足等深層議題。說不定,清真飲食會激發本地下一個飲食潮流。
更多焦點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