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忘憂解愁

31.05.2018
圖片由作者提供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06-01-%e4%b8%8b%e5%8d%884-49-11

猛烈的太陽和熾熱的高溫逼使人避走室內,哪兒涼哪兒擱去。沒必要都不出門,出去幹完該幹的便立刻打道回府,一進門便進浴室,先洗臉擦身沐浴更衣爽身降溫。忘了在哪裏讀過一個統計說人一生平均花二萬五千多天在洗手間,今天在鏡前擦汗時突然想,可是人人在那個私人空間每回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壽命也有不同長短,這些數據是如何計出來的呢?肯定的是,我本人應該會越來越花更多時間在這斗室,呼應香港越來越長的熱天。人老地也老,臭皮囊的承受力和抗疫力大降,地球遭到各種破壞,人退化地球暖化,自求多福吧。

近年因為一些文化差異,人們常常以衞生程度來判斷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以衞浴設施來為樓盤、酒店、會所、健身房等地方評等級打星星。這多少又造福了公眾場所的使用者,因為有競爭有進步,香港很多公共洗手間都日趨國際化,有些更足以讓人當歇腳處,回一回氣。我的一些女朋友,付出昂貴的健身會月費,就為了那方便寛敞的更衣室,她們巴不得那裏面有餐飲供應,我說,你願意多付兩個零一定有。

職場女性全副武裝在熱浪滾滾的街上步行五分鐘,會感到即將融掉,然而俗務纏身又不能回家梳洗,香不香還是其次,大汗淋漓的去赴接下來的約會實在有失儀態,幸而繁盛地區總有大商場,借用一下裏面的盥洗間整理儀容,補些香氛充滿電再出動便走路有風。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06-01-%e4%b8%8b%e5%8d%884-49-23

現代的公廁大概是最多別名的一個公共設施,不想直接說那是給你去排洩大小二便的地方,名稱很多都是婉轉文雅些,因多是源自西方,有些直譯或索性不譯,例如Ladies Room、Rest Room、Powder Room、Wash Room、W.C.……Toilet最直接亦最大眾化。但有個「室」字的則多數設備會完善些也會有服務員。日前約了朋友見面談公事,一邊等她訊息作實時間、地點之際已完成其他瑣事,走了進商場避暑,順便洗手抹汗,沒料到自己竟在女士休息室裏面安頓下來,過了二十分鐘。幹了半天活已很疲累,洗完臉看到休息室有沙發便坐下來伸展一下腰腿,空調適中不冷不熱的很舒適,幽幽的花香、輕巧的鋼琴音樂按摩神經,差點沒打盹因還要工作不敢鬆懈。碰巧那時段人流不多,進來的都是嫺靜淑女,不會發出噪音,也有坐下休息補妝掃電話的,都是靜靜的做完要做的事便離開。這休息室名符其實提供了一個位置給一些疲憊的女性來稍作停留,不需擔心受到干擾小休一會,她們有些穿著名店的制服,上完廁所順便挨一挨,有些則帶着大包小包的購物袋,進來換新衣、試新妝,還自拍留念,真的很賓至如歸。

旁邊的我靜心觀察來來往往的女子,十之八九都是上班族,自食其力,想到這個數十方呎的空間,在香港是如何奢侈的一件事,一個人獨享得多少分鐘是多少分鐘。我亦休息夠了該讓座給下一位站了或走了好幾小時的姊妹。這些休息室化妝室更衣室盥洗室哺乳室,真是一個都不能少。

今天我們能得此方便除了感激生得逢時還有歷代為了解決人之三急而努力的先驅,包括水喉匠、公程師、設計師、建築師、為女性爭取權益的社會運動家和工業家等等。公廁發明的從前中外婦女都養在深閨,少上街,不會在公聚場所如廁,一是根本無此設施,二是女性的矜持和教養都禁止她們在閨房之外寛衣解帶,試想想那些「古裝仕女」,衣服層層疊疊,飾物纍纍,上廁所一定諸多不便而且需時,一脫一穿不如不去。社會文明漸漸發達,十九世紀初已開始有為女性而設的公廁並越發體貼入微,照顧各種需要,不同先進城市都很注重這設施,商場尤甚,作為用家,我的確會為它的洗手間而一再逛進那裏,沒準那一天就在那窗明几淨的休息室換上新買的衣服重新做人。

執筆寫這個題目之前夜,跟一位哈韓朋友喝酒,他告訴我古時韓國人叫廁所作「解愁所」,呵,誰說不是呢……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