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節,人們通常會回到家中和至親一起吃飯、團聚,伴着月餅和滿盤鮮果,合家賞月。除去所有繁複的儀式,傳統的中秋節,都圍繞「家」與「團圓」這兩個概念。中秋,好像終究就是一個個「家」的故事。但對於一些人來說,今年中秋,他們自行譜寫不一樣的「家」的故事。他們有的是離家出走的十七歲少女,決定要和長期宿舍的室友一齊度過中秋;有的是與至親失散多年的無家者,獨身多年,寧願在工作中度過;有的是居所即將被清拆的茶果嶺村民,和街坊一同度過社區內最後一個中秋……家與團圓,絕非理所當然的存在。他們的故事衝擊我們對「家」的想像,原來家的模樣從來不是固定的:家遠不止是一間有瓦遮頭的房屋,遠不止同住的血緣至親。只要有人的連結,有對未來的渴望,那裏也可以跟心中的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