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我們在書刊中宣告「一個新的藝文社區在深水埗大南街悄然地誕生了」。當時喜比憂多。
歡喜這老區有新能量注入,祈願能激活老店。帶動人文風貌之交往。歎咖啡、買器物、逛唱片店的同時,也能細看弧形轉角唐樓、紙皮石與階磚的美學,還有圍坐路邊的南亞人、勤勞洗車的大叔等的草根面貌。然而兩個月後, 這區的咖啡香似乎有點太濃郁了。
大南街很長,貫穿太子和深水埗。但真正算是藝文社區的只有介乎界限街與南昌街休憩公園之間的一段,咖啡香與文藝風便以此為中心,向並排而上的基隆街、汝州街推演,當中又橫跨了石硤尾街、黃竹街及楓樹街三條橫街。單單是這方圓幾哩內,賣咖啡的店面已有七間,尚未計圍了板、正在鑽牆中的。
打扮時尚的男女以文青之名,手執咖啡,在烈日下蹓躂、排隊看展覽、到食店打卡。日光之下無新事,我們怕的只是士紳化終將降臨這區。這一期,我們談新店也談態度。這裏聚攏的,不止是一買一賣,不止是打卡與風潮,還有一些可愛的人和事,是地圖中無法看見的,快門無法定格的,靠你以心眼欣賞。
有人說: "Shamshuipo is the new Brooklyn."
也有人說: "Shamshuipo is still the same old Shamshuipo."
如若深水埗(Shamshuipo)有天成了new Brooklyn,也便是new broke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