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所有焦點
精選焦點
大時代裏 編書的人
把一本書放在你面前,你可能先被精美的封面設計吸引,留意書名與作者,有時看書腰的文案,有時翻到封底看簡介,或者直接翻開書頁,看推薦序文,看目錄大綱,讀起正文。 而編輯的角色,就是讓一本書能好好地被你看見。 今次封面找來大中小型出版社編輯,分享編務工作。以為只是修改文句,把文字、圖片拼湊集合就可付印?其實由揀題找作者,收稿編排,設計裝幀,印刷發行,甚至宣傳辦活動,都關編輯事。 從這堆看似一板一眼的做書工序中,會發現一個好的編輯,要有發掘作者的眼光,要有對真實求證核對的堅持,要在永遠變動的時代中保持敏銳,擷取值得記錄流傳的事物。 做編輯,都是偏執的。對文字偏執,也對一紙盛載的價值偏執。他們在幕後付出努力,只為把一部好作品,送到讀者的手上。 編書的人,是編織一場又一場相遇,以一種古老但不過時的方式。
6
進入焦點
不死富利來
春去冬來,它都在那裏,幽幽靜靜的,一點蠢蠢欲動的意思都沒有。 當風把周邊的樹翻出不同的綠,新建的高樓商廈擋住了前面的海,施工中的地盤像戰後小城迎來欣欣向榮的未來時,萬物似是各有主意,只有富利來隱沒於市, 以靜默而幽妙的姿態,保有頹蔽卻豐富的內在。
10
進入焦點
香港之南 最後寧靜
今期封面專題,寫香港之南——香港仔及其周遭一帶——的變遷,過去與現在的延續或斷裂。是次封面故事,體驗了一場南區的文化旅遊,俯拾水上人的情懷故事;也觀察區內的重大變化,半世紀歷史屋邨的拆遷、市區建設的翻新重整、工業區蛻變成商業區、藝術社羣在狹縫中生成。變遷是這個城市的基調,本不為奇,但凝視着變遷的發生,更能教我們珍惜舊人事物的可貴,更懂得如何成就勝於昔日的新景象,欣賞當下的得來不易。數百年來,香港仔既有變遷,亦有延續,地方身份個性依樣鮮明,相信將來也能如此。
8
進入焦點
路邊植物誌
常說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底蘊,就要觀察街道,細察人們的日常生活,蒐集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生活碎屑。這期封面故事,我們把目光放低一點,窄一點,觀看城市中不甚起眼的路邊植物——無人打理的山坡路旁的野生植物、社區小店前的盆栽、無人問津的路邊樹。細心觀察,在摩天大廈之間,原來一直有許多植物,悄悄生長在人們身旁,構成城市的一部分。 不難發覺,大部分由街坊種植的路邊植物,都集中在舊區——依然擁有街道文化的地方。不似外國屋前精緻的花園,香港的路邊植物就如社區和當中的人一樣,混雜、市井、率性、可愛。人們自製木頭車、用水煲和水樽做花盆、在樹上掛滿利是封......千奇百怪的種植行為,盡顯在狹縫中滋長的民間創意和幽默。 問受訪者為何種植,理由都很純粹:開心,親手照料一棵生命,看着它成長。慢慢地,種植由個人興趣,變得有一定公共性,變成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話題和連繫。聽說疫情間期,更多人培養起種植的興趣。困苦中,至少有植物陪伴,讓人找到生趣。 愛樹的攀樹師Jason說:「樹可以無咗人,但人唔可以無咗樹。」他所說的,除了是「綠化」、遮蔭擋雨、吸收廢氣這些功用之外,更寄託了人和城市的回憶和感情。 今期,我們遊走不同社區,看植物,看人,看城市。  
7
進入焦點
六四 – 香港社運
1989,用血寫成的歷史,翻起來千斤重,揮不去還須面對。那是北京的六四,同時是香港的六四。一次歷史大事,一個凝結了時空的鏡頭,一個人生命中的堅持和改變,三十年之後,在這個年代,帶給香港人包括新一代何種啟示?
30
進入焦點
你有所不知的潮州粉麵
於我而言,「潮州粉麵」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當香港人對講地區、講流派的日本拉麵推崇備至,看起來有點庶民的三寶河、牛雜麵、魚蛋撈,就只待我們靠緊細看,重新發掘、理順它的本質。 「怎麼粉麵店會有廣東幼麵和米粉?」、「潮州人明明不嗜辣,為何這裏粉麵店總有辣椒油?」、「為什麼潮州粉麵店總有廣東鳳城雲吞?」找天不妨啟動思考模式,走進最近的潮州粉麵店,細察每個角落;然後對照自身對潮州飲食的點點認知,也許瞬間讓人陷入一陣迷亂。 無他的,從港口走進來的飲食文化,那混血的身世總是特別複雜。 追溯戰前時期,潮州人在上環三角碼頭落腳,不經意播下種子,讓家鄉飲食文化茁壯萌芽,而其中一項,便算他們天天當早餐吃的「潮州粉麵」。 所以,要了解「潮州粉麵」的身世,我們未須特地往潮州走一趟。 因為它的根,始於上環「潮州巷」──香馨里。
6
進入焦點
文化後浪 創作香港
一個地方的文化,映照出時代、社會,生活和記憶,與城巿的關係千絲萬縷。隨年月累積,本地文化既有前人打好的根基,留下經典集體回憶,也一直不乏推陳出新的創作。今次封面專題集合一羣文化界新浪潮,呈現我城近年多元獨特的文化面貌,屬於這一代人的新聲音。他們各有所長,從影像、設計,到工藝美學,音樂和文學等不同領域,但他們同樣堅持信念,在本地做好創作。一浪承接一浪,翻捲,迭起,近看是波浪,遠眺成汪洋。
16
進入焦點
藝術五月2021
梵高說,藝術會慰藉那些因生活而飽受挫敗的人。我們的城市,疫情遲遲未了,社會情緒低迷,人們需要希望。藝術是一面窗,讓人看見美的無窮變化,回顧人類的歷史掙扎,反思身處世界境況,想像未來的可能,藉此我們在艱難時代裏,得到前行的力量。在熱鬧的藝術五月,《明周》帶讀者暢遊藝術天地,感受真善美。
6
進入焦點
桌遊人生,當局者清
遊戲使人暴露在成功或失敗之中,它和人生有着與相近的類比性,玩遊戲像不停重來的人生,一次又一次與命運的短聚。但真實的人生比遊戲漫長、多變、絕望而痛苦,因為因為人生沒有全新的棋局,人也不易忘卻曾經擁有和已經失去的事物。 法國卡昂大學哲學系教授Stéphane Chauvier說:「一個人要看自己的臉,需要一面鏡子;一個人想看活着是什麼,便需要鏡子一樣可以對照人生的遊戲。」他相信,人能在遊戲中看到生命,也看到存在的實踐,看到群體的構成,人類的競爭與命運中所謂的得失成敗。「只要看得透徹,在遊戲的對照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看到存在,看到個人的個性和德行。只要能看得透徹,遊戲便是一整個形而上學。」Stephane Chauvie如是說。  
6
進入焦點
藝術市場熾熱 樂觀主義背後
近十多年,香港藝術市場成長急速,前所未見。如今已經與倫敦、紐約並列世界三大藝術市場,更有「超英趕美」之勢。但經歷二○一九年政治動盪、二○二○年疫情至今、二○二一年社會低壓氣氛持續,以至近月圍繞着藝術審查的爭議,都令藝術市場前景蒙上陰霾,甚至有人質疑香港還有沒有未來。是次封面故事,我們訪問了藝術市場不同界別的掌舵人,從中可見香港正處於陰霾與陽光交錯之間,尚待重生的時刻。唯有城市的文化底蘊深厚混雜得以保存良好,香港才能發揮潛能,市場繼續蓬勃發展,並肩負更重要的藝術責任。
9
進入焦點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