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焦點
所有焦點
精選焦點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1
...
15
16
17
18
19
...
33
屋邨尋味
關於公共屋邨,可以說的故事實在太多。論歷史與政策,有滿載血與淚的大火作為導火線,有以人為本的在上位者作出政策上的延伸。論美學與設計,講求效率與實用性的徙置邨亂中有序。追求更高層次的話,更可獲壯麗之名。翻開歷史、研讀平面圖,你可以窺探當年故事。但活在記憶中的人情味、流轉在舌尖上的甜酸苦辣,卻永遠是最真切、最富共鳴的。打開地圖,我們努力尋味。 沒有外賣熊貓的年代,走廊總是響起缽仔糕婆婆與賣糖大叔的叫賣聲。未有商場的設置,樓下拉起帆布就有齊粥粉麵飯與鹹魚白菜。伴你上學、上班或「上車」的,是一口實實在在的七毫子菠蘿包。靜處偏僻山上的茶記,有齊炸髀、西多與頹飯,正好解決一日三餐。還有一粒逝去了的「冬菇蒂」,冬不暖夏不涼,卻是街坊歎「茶走」的落腳處。在二○二○一片混沌的終章,我們重溫這些味道。老地方見。
7
進入焦點
假如這一年不再被偷走
這一年我們就像沒有做過什麼,時間就悄然溜走了。這是真的嗎?假如這一年不再被偷走,我們希望怎樣去過?
10
進入焦點
臨別的選擇
美國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知道自己快將離世,會變得更堅守個人精神信念,捍衞自己信仰,同時努力提高自我價值,人如果能進一步思考自己將如何死去,或死後將為家人產生什麼影響後,內心也會變得無私,更願意思考生活中的細節,並關心自己生活的目標和與社會的聯繫。 所以思考死亡,並坦然地探討死亡,是對生存最大的尊重。 雖然死亡是最後的道別,但如可和最重要的人一同感知死亡,為此作準備,留在熟悉的人和環境中,其實已是人間最好的離別。
7
進入焦點
為「奴」之路 貓之科學
相比人類馴養或勞役的其他經濟動物,貓幾乎沒有實際用途與利益,但人類仍然單戀這種肉食性動物足足萬年。為何我們義無反顧,不計收穫地深愛貓? 詩人聶魯達說,動物皆不完美,唯有貓一出現便完善且冷傲。 「牠從誕生就毫無瑕疵,獨來獨往並知道自己要什麼,人想成為魚和鳥,長蛇想長翅膀,狗是迷失的獅子,工程師想當詩人,蒼蠅學習成為燕子, 詩人努力模仿蒼蠅,但貓,只想做貓。」 他在詩中說,人們自恃為貓的主人、同伴與朋友,但是他不敢苟同 —即使他知曉一切,如生命 與羣島,海洋與無法估量的城市,「但我無法看穿一隻貓。」 我們對貓其實一知半解。 牠是我們懷中可愛柔軟的貓咪,牠也是我們的 「統治者」。
6
進入焦點
明日大嶼
在大嶼山長大的人,曾經以為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在市區長大的人,曾經以為大嶼山是一個後花園。在政府把大嶼山變成「珠三角的中環」之前,何不親自走一回,看看真正的山、真正的島?
8
進入焦點
耶穌會教育
「我真係好鍾意華仁。」其中一個舊生說。許多人都說華仁校風自由,親歷七年教育的舊生,道出自由背後的本質,是尊重。尊重學生因為未夠成熟而搗蛋,尊重學生因為搞活動而走堂,尊重學生喜愛踢波多過讀書,尊重學生想精益求精做狀元。一切,源於耶穌會教育的理念。
7
進入焦點
全民追星
他們千金散盡,廢寢忘餐,改變人生軌道,甚至一生未見,卻用一世懷念⋯⋯見證偶像在鎂光燈下的耀眼,也見過背後平凡的一面,為其風光感動,為其潦倒戚然,默默付出,如像一份不求回報的愛。追星,彷彿就是如此一件傻事。然而為了傻事而執着,總比麻木地活着好。大汗淋漓的背後,追的不只是星,而是逝去的青春、錯過的夢想、消逝的舊香港、彼此的距離、生活的動力⋯⋯難過時捉緊信念,緊記至少還有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地方,值得你去義無反顧。
8
進入焦點
繼續.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 Still Alive
香港製造的故事,亦不止是關乎過去。今時今日還在討論香港製造,不是要死抱着昔日的光環,或純粹懷舊,更是從人和物件的故事之中,探問何謂香港。而假如香港製造真的有所謂的精神價值,那到底是什麼?它的形式和內涵,如何隨着社會和生活模式的改變而轉化? 香港製造不是曾經的風光,而是一直在延續的進行式。
9
進入焦點
小市民・打官司
一個小市民,面對的官司無論大小,結果只有兩個:或勝訴,或敗訴。就算敗訴後可以上訴,直至終審庭,最終還是會有一個判決。無論結果如何,有一句老話,永遠都會適用—「公道自在人心。」
9
進入焦點
借問聲,咩嘢係治癒呀?
「被治癒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大概,在難熬的日子,就是一種被人忘卻的平庸、瑣碎、無聊的生活時刻。「戳揉拉砌」鬼口水將壓力一掃而空,觀看ASMR吃播YouTuber「習習習」的吃雞腿和薯片,會全身放鬆很想睡覺;又或者到夾公仔舖過手癮,在「夾到和夾不到之間」會彈起、尖叫和拍手,渲洩積壓已久的情緒⋯⋯
8
進入焦點
1
...
15
16
17
18
19
...
33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