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浪漫,是生存:獨立書店新潮流
近年的獨立書店新潮流會是曇花一現嗎? 這是我年初最早的提問。
短短幾年間很多獨立書店開張,初期我做過不少採訪報導,和店主談開書店的理念、定位,離不開想推廣閱讀,連結讀者。隨着愈來愈多新書店紛紛湧現,我開始疑惑,每逢新書出版豬肉枱是否有點重複?真有那麼多閱讀人口養得起嗎?雖說書業以外不少都由活動幫補收入但長遠來說如何賴以生存?我們能否從中學習甚麼獨立書店生存指南?
話雖如此,抱歉今期專題無法提供一個具體解決方案。多間受訪書店都坦言,唔賺錢,預咗蝕。他們的確嘗試困境中覓出路,然而獨立書店以至各種文化產業面對的困難壓力遠遠不止經濟。這期只能匆匆記下這波新潮流裏的掙扎與浮沉,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願我們都能擁有。
作為較老派的讀者我喜歡逛書店看實體書,也是相遇的場所。獨立書店新舊交替,這邊開店那邊結業,正如所有事物有始也有終。但我會記得那些和你一起待在書店百無聊賴的日子。像最近西環的hiding place宣布結束時,引用林家謙單曲〈記得〉一句「故事最終必須親口講再會」。我比較喜歡末段的歌詞:
「請記得誰和誰掠過
請記得還有一份愛 不怕什麼
請記得留住感覺 過渡在人海
我感激 曇花盛放」
7
進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