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倫專欄: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在泌尿科之應用
你尚未有任何收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崔家倫專欄: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在泌尿科之應用

06.03.2019

近年,「個人化醫療」開始普及。癌症基因檢測可以找出病人的腫瘤帶有哪些癌症基因突變,讓醫生可以針對特定基因突變而制訂治療策略。

BRCA1和BRCA2基因分別在1994年和1995年被報導,最初的研究均與乳腺癌相關。影星安祖蓮娜祖莉早年因發現有家族性突變基因,患乳癌及卵巢癌風險高於常人,故接受預防手術(Prophylactic Surgery)切除雙乳及卵巢,做法引起不少爭議。

BRCA1和BRCA2基因分別位於17號和13號染色體,編碼腫瘤抑制蛋白,主要參與DNA損傷的修復從而維護細胞基因組的穩定。 BRCA1/2基因突變會破壞細胞修復DNA損傷的能力,而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例如新發惡性腫瘤。

BRCA1/2 基因突變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胚系突變(germline mutation),來源於精子或卵母細胞的生殖細胞突變,攜帶胚系突變的機體內所有細胞都帶有突變,是染色體顯性遺傳,攜帶者的每個後代均有50%的機會遺傳胚系突變;第二種為體系突變(somatic mutation),是指僅發生於腫瘤細胞中的基因突變,為非遺傳性突變。

BRCA1基因胚系突變的男性出現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3.8倍,而BRCA2突變則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達8.6倍。值得注意的是,BRCA1/2相關的前列腺癌往往發病年齡較輕(<65歲)。

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NCCN)指引建議男性在以下的情況,要考慮進行BRCA1/2基因檢測(至少一個近親出現50歲及以內的卵巢癌或乳癌;或兩個親屬出現乳癌、卵巢癌或前列腺癌)。因此可以對其家族起到「預警」的作用。對於這種攜帶基因突變但是沒有發病的男性,需要從45歲就開始前列腺癌篩查。

BRCA1/2基因胚系突變的前列腺癌患者易於出現高危病理特徵,且容易復發轉移:研究顯示BRCA1/2突變患者在進行根治性治療後10年,腫瘤轉移機率高達50%,而沒有突變的患者的機率僅有16%。10年的腫瘤相關死亡率也較高。綜合分析顯示BRCA1/2突變增加轉移風險2.36倍,腫瘤相關死亡風險2.17倍。BRCA1/2基因檢測提示了腫瘤的高度惡性行為,對根治性治療後的輔助治療選擇有重要意義。

2016年,新英倫醫學雜誌率先發表 692名轉移前列腺癌(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的胚系突變數據,結果顯示11.8%的病例有DNA損傷修復相關基因突變(BRCA1/2包括在內),相比明顯高於局限性(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 前列腺癌4.6%和正常人群的2.7%。針對這一類特點基因突變患者採用PARP抑製劑 ,簡稱 PARPi 可以有高達88%的反應率,而不存在DNA修復基因突變的患者反應率僅6%。腫瘤無惡化生存期(PFS)在突變組也顯著優於無突變組(9.8月 vs. 2.7月)。這一系列研究發現了BRCA1/2 原來是一組可作針對的標靶,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e5%b4%94%e5%ae%b6%e5%80%ab
崔家倫  泌尿科專科醫生
曾任新界某大醫院
機緣巧合成為主席
弄貓為樂,喜作育英才
不斷創新,最怕一成不變
深信,能成就他人才算成功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