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中英管弦樂團的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於五十年前正式職業化,舉行首場音樂會,演奏貝多芬《艾格蒙》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等作品。五十年後同一周末,港樂再度選奏貝多芬《艾格蒙》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還有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以誌金禧,誠邀樂迷一同見證港樂跨越半世紀。
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一日,正式職業化的港樂,在大會堂音樂廳舉辦首場音樂會,名為《首屆職業樂季演奏會》,由港樂第一任音樂總監林克昌大師指揮,其胞弟林克定擔任樂團首席,來自阿根廷的西菲亞.卡撒貝姆(Sylvia Kersenbaum)負責鋼琴獨奏,聯同一眾樂師,藉着美妙樂音,為樂團揭開歷史新一頁。
貝多芬當年為歌德劇作《艾格蒙》譜出序曲及九首配樂,歌頌十六世紀荷蘭獨立運動領袖艾格蒙伯爵,帶領祖國反抗西班牙暴政,最後被處以死刑的英雄故事。《艾格蒙》九首配樂不及序曲那麼成功,後者成了經常被演奏的曲目,效果上是一首交響詩,分為三部分:壓迫、鬥爭、勝利,全曲個性鮮明突出,慷慨激昂,是作曲家繼第三交響曲《英雄》後,再次通過音樂表達其對「英雄」的闡述。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寫於一八八八年,同年十一月在聖彼得堡首演,由柴可夫斯基親自指揮,是他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以「命運」主題貫穿四個樂章,樂迷歷盡憂鬱、抒情、夢幻、莊嚴、壯麗等不同情節,見證作曲家掙脫命運束縛的心路歷程。
作為港樂五十年前職業化後首場音樂會的選奏曲目,貝多芬《艾格蒙》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固然意義重大。即將上演的港樂50周年音樂會《貝多芬 | 合唱幻想曲》,港樂再次演奏這兩首作品,重新演繹關於「英雄」與「命運」的題旨。

此外,指揮普加也聯同鋼琴家張緯晴,還有一眾香港聲樂家,包括女高音鄺勵齡及葉葆菁、女中音張吟晶、男高音陳永及曾鈺棋、低男中音黃日珩,以及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上演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這首曲子集鋼琴獨奏、管弦樂、獨唱與合唱於一身,巧妙混合,渾然天成,為貝多芬當年創新的人聲實驗,也是其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前身,是一場對生命、愛、藝術的頌讚。且聽美樂與合唱怎樣精采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為樂迷帶來完美的晚上。





貝多芬 | 合唱幻想曲
日期:1月12日至13日(8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齊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日期:1月13日(3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半世紀音樂巡禮:港樂經典海報選
日期:即日起至1月14日(9AM – 11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免費入場,歡迎所有年齡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