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應該這樣「浪費」:一個人的書桌 製作擦紙膠碎屑
你尚未有任何收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借問聲,咩嘢係治癒呀?

時光應該這樣「浪費」:一個人的書桌 製作擦紙膠碎屑

13.10.2020
粱俊棋
自製擦子膠碎屑
自製擦子膠碎屑
自製擦子膠碎屑

學生時代,你會在課堂上悄悄地把擦紙膠的碎屑收集在一起,然後揉成一顆小球,或者把它揉捏成條狀嗎?

當中的「製作過程」倒有一點學問,碎屑不能隨手掃落地上,必須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再以間尺將之壓至軟身,方才用手搓揉。有時,總覺得碎屑儲得不夠多(哪有大量錯字要擦掉改正?),於是,製法開始變得「走火入魔」—索性就用間尺不斷在擦紙膠面上鋸,將之磨成細碎粉末。

時光應該這樣浪費

或許,曾經,你一個人,坐在案前努力「溫書」,卻不是要將課文背誦如流,不是要把所學的融會貫通,而是要弄來一堆擦紙膠的碎屑,把它堆成一座小山丘,接着,用力地搓揉;接着,再弄來多一點擦紙膠碎屑……於是,無數個原來可以挑燈夜讀的時光,都給「浪費」了。

不過,你從中感到莫名的療癒。

在日本,曾有記者嘗試為此童年玩意作出平反,他花上六年時間,前後走訪兩名有收集擦膠碎屑的學生,發現二人都一直名列前茅,有人入讀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未來想當律師;有人將會入讀國立大學,並寄望將來自己的小孩也跟他一樣,熱中收集擦膠碎屑,因為,這就是「用功讀書」的證明。

其實,當時間「浪費」、光陰「虛度」了,是否就毫無意義,或一無是處?

scratching-the-table-surface-high-res

手指挖桌成洞真人真事

本地藝術家李傑曾經做過一個名為《抓桌面》(二〇〇六至二〇一〇年)的作品,正好為竭力於單調而無謂的事情作出示範。在四年間,他在工作室的桌子上,不斷用手指甲刮呀刮,最終他刮出一個小洞,在此期間,他還給三百多個朋友寫明信片,就告訴他們他在削他的桌子。

他如此盡心盡力,就是為了什麼都不作。有趣的是,這看似無所事事、卻充滿恆心的行為,竟帶有一種力量,儼然西西弗斯反覆推石上山,永劫循環,徒勞無功,卻憑意志來獲得存在感。事實上,他在不斷詰問:一個努力工作的藝術家,和一個簡單地活在日常生活的閒暇、瑣碎和紛雜中的藝術家,究竟區別何在?他試圖提醒着,在這個生產性、高效性、超緊密的城市中,愈來愈難找到不事生產的時刻,要是我們遺忘了這些重複而平庸的生活時刻,或許會有無數意想不到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溜走。

粱俊棋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借問聲,咩嘢係治癒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