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建築系師生 新科技延續客家村落傳統工藝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港大建築系師生 新科技延續客家村落傳統工藝

11.06.2020
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地的橋因洪水沖毀,現時以村民的技術和新科技結合重建一條新橋。

城市中,除了極少數的社區項目之外,大部分的公共及私人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都是由地產商和建築師說了算,用家和普羅大眾一般難以參與。但在人口較少的鄉郊,建築卻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在PMQ的建築展覽「IN/SITU」中,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Donn Holohan就示範了在村落裡,如何由下而上與村民共建真正「在地」的建築,並嘗試用新科技更新和延續村民的傳統建築智慧和工藝。

新科技更新傳統智慧

培田是位於福建的客家村落,始自明清時期,有超過八百年歷史,民居主要以泥土和木材建成,質樸且蘊藏精湛工藝。但近年為發展旅遊業,人們興建不少廉價而且一式一樣的樓房做旅館,脫離原來的歷史和文化。當地村民及非牟利機構Gengxin Village Co Creation,找來Donn合作,希望善用當地的人力物力,以另類而更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發展村落。

Donn花近五年時間,約每個月到訪一次,認識村民,進行研究,他發現當地的傳統建築十分精緻,包括木雕和竹編,這些建築工藝因所需工夫和造價較多,因此正在急速消失中,但並未完全絕跡,Donn相信透過現代技術可更新和活用這些技藝,木工便是其中一例。

當地的橋因洪水沖毀,現時以村民的技術和新科技結合重建一條新橋。
當地的橋因洪水沖毀,現時以村民的技術和新科技結合重建一條新橋。
Donn和學生及村民一起建造的木橋,方便過河。
Donn和學生及村民一起建造的木橋,方便過河。

由於當地的木材較細小,因此建屋時,工匠需要製作很多細小的部件,再善用榫位,裝勘成大型結構。Donn和建築系一年級生,向工匠學習手藝,得知工匠們建屋完全不用繪圖,只需要一把特製的尺,刻有不同組件的尺吋,可謂一把尺走天涯,非常聰明。Donn和學生想到,設計一個新式的尺子,可以用來量度尺吋的同時,方便切割,結合傳智慧與現代技術。最終他們為村民重新興建了一條原本被洪水沖毀的木橋,接駁兩邊村落。

另外一門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是竹編,全村只剩下一個九十歲的老師傅,而且由於製作複雜,於是一般只是用來製作籃子等小型物件。Donn和學生於是嘗試將這技藝upscale,用來在農田中建造一個亭子,供農民在正午曝烈日當空時休息,以及用以擺放農具,好讓他們無需走一大段路回家。Donn和學生利用電腦軟件精密計算形狀,製作多個模型,再用傳統竹編編成。煙囪型的亭子令冷空氣迫走熱風,更加涼爽,而亭子底下的開口,基於當地人對地貌的要求,四個開口,分別面向村落、山、祠堂和祖墳。

田中的涼亭供農夫休息和擺放農具
田中的涼亭供農夫休息和擺放農具
亭子以傳統的竹編織成
亭子以傳統的竹編織成

建築如何做到城鄉共生?

對建築系的一年級生而言,這種親身走進村落,動手建造的學習過程無疑是個洗禮,一洗建築師就是高高在上、紙上談兵的既定印象,現實是,跟村民、當地政府、志願機構等等合作協調,了解各方需要,以及學習建造過程,通通是建造出以人為本空間的核心。

Donn強調:「很多建築師都會空降式到一個地方,興建一些東西,然後就離開,但我們希望這項目可以在村內延續。」於是,他們正在改造一間有過六百年歷史、村內唯一兩層高的荒廢穀倉為living museum。穀倉的地板用糯米和雞蛋溝成,鋪在地上於常溫發酵,過幾百年後就會變得如石屎般堅硬,前人的民間智慧令人驚嘆。

超過六百年歷史的舊穀倉將改建成living museum,二樓的開放空間可望可客家村落的建築群。
超過六百年歷史的舊穀倉將改建成living museum,二樓的開放空間可望可客家村落的建築群。

改造時,基於保育原則,不能改動原有結構,但經年累月的建築物結構有不少移位,難以計算到精準的尺吋,於是Donn用一套特別的系統, 用激光掃瞄及重構建築物原貌,令建築師可以小心翼翼地改造建築物。最終的設計有兩層,上層是學習中心,下層用作工作室和教室,村民和建築師、訪客、年輕一代交流新科技和傳統工藝,互相學習。

現時不少這類參與式和由下而上的共建模式,都僅限於小規模的鄉村。回到城市,這種建築方式又是否可行?Donn深信可以:「我們的工作並非懷舊(nostalgic),我們着眼的是中國多年以來建築文化的轉變,尤其是相關的物料和設計智慧,多於風格。我們希望長遠而言,可以把鄉村學習到的東西,包括運用可持續性物料、守護土地、社區關係、建造方式等等,轉移到城市空間。」他亦相信,鄉郊與城市有很強的連結,因此建造城市空間不應剝削或損害自然環境。「鄉郊提供城市所需的材料,透過創造更加有效率、可持續和合乎經濟效益的建設方式,我們希望可以改善城市的建造條件。」

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Donn Holohan
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Donn Holohan
現在舉行的「IN/SITU」展覽中展示出正在興建中的Living Museum模式
現在舉行的「IN/SITU」展覽中展示出正在興建中的Living Museum模式
In/Situ展覽
日期:即日至6月25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地點:上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S314
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