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磁廠見證時代興衰 老畫師感嘆:年輕人當作興趣已算承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粵東磁廠見證時代興衰 老畫師感嘆:年輕人當作興趣已算承傳

%e7%b2%b5%e6%9d%b1%e7%a3%81%e5%bb%a0%e8%b3%87%e6%b7%b1%e7%95%ab%e5%b8%ab-%e8%ad%9a%e5%b8%ab%e7%88%b6

 如果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今年邁向九十歲大壽的粤東磁廠必定是香港的奇珍異寶,它屬本港碩果僅存的老字號,以盛產廣州彩瓷而享負盛名,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扎根我城,養活了三代人,經歷了無數風浪興衰。

廣彩最講究是構圖,最難學亦是構圖。昔日大師傅畫技爐火純青,落筆精準俐落亦毋須修改,就能徒手勾畫出精巧圖案,如今能畫出一手好彩瓷的畫師所剩無幾。
廣彩最講究是構圖,最難學亦是構圖。昔日大師傅畫技爐火純青,落筆精準俐落亦毋須修改,就能徒手勾畫出精巧圖案,如今能畫出一手好彩瓷的畫師所剩無幾。

「廣瓷」變「港瓷」 中西交融猶如fusion菜

粵東第三代繼承人曹志雄先生講起廣彩變遷,點滴盡在心頭。他解釋,廣彩屬釉上彩的一種,意即先在燒製過的白瓷器上彩繪圖紋,再把製成品低溫燒製「鎖色」。在四十至六十年代,香港彩瓷業才剛起步,當時只有兩、三間磁廠,所有作品由構圖起稿到上色均以人手繪製而成,用的是江西景德鎮出產的白瓷胎,繪的是「壽字花心」或「彩萬花」之類寓意吉祥的圖案。「傳統廣彩一路做落嚟有好多圖案,阿爺(粤東磁廠創辦人)為咗方便客人揀花,就將二十幾款比較通行嘅圖案集結成catalog,不過來來去去得幾個特別受歡迎,例如織金人物同雞就好得人欣賞。」

為令生產過程更順暢,粵東改用印章把構圖複製到瓷器上。
為令生產過程更順暢,粵東改用印章把構圖複製到瓷器上。

到了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正值彩瓷業最蓬勃的年代,外地對本港瓷器需求大增,製造業、出口業發展蓬勃,磁廠亦遍地開花。當時政府禁用中國瓷,磁廠唯有改以日本瓷器取而代之。「江西瓷烤出嚟嘅色澤比日本瓷鮮豔,效果靚啲。」粵東資深畫師譚師父娓娓道來。

雖然素材有所規限,但訂單卻有增無減。為求提升產量,師傅轉用橡膠印章以「盦印」方式把構圖勾線移到瓷上,最後由學徒或女工人手着色。不過,蓋印效果難以掌控,蓋出來的花紋並不清晰,於是師傅們以各地瓷廠廣泛應用的貼花紙技藝完成部分作品,先將手繪圖案絲網印刷在移印花纸上,繼而把花纸貼在白瓷上燒,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以前每個師傅有各自擅長嘅專利圖案,有啲畫雞叻,有啲專畫人,河水不犯井水。但如果師傅無心情畫,或者請假請辭,起貨上嚟就無其他人可以跟手尾,而且全人手畫,一日最快都只能夠畫到一至兩隻瓷碟。雖然畫貼紙同樣需要時間,但一張就可以整成好多張貼紙,貼貼紙又唔需要技巧,平平地請個人就可以大量生產。」

譚師父強調,即使選用印章,瓷碟邊的兩條車線亦會堅持手畫,因為手繪車線是廣瓷傳統,亦是盡顯功架的地方。
譚師父強調,即使選用印章,瓷碟邊的兩條車線亦會堅持手畫,因為手繪車線是廣瓷傳統,亦是盡顯功架的地方。

那時外國客人車載斗量,有些人對中式傳統圖案尤其偏愛,有些人則要求師傅設計糅合西方元素的圖騰,中西合璧之風格令本土廣彩顯得別樹一格,脫離原來廣彩模式,後來更有「港彩」之稱。

曹志雄認為,香港是個文化大熔爐,經常與不同國家接軌,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創作空間因而比中國自由開放。「外國客人帶嚟好多新穎嘅圖案同創作意念,例如佢哋會提出用中式花邊嚟襯外國古堡、家族徽章、英文裝飾字體,甚至係香港景緻,花款非常多樣化。就好似fusion菜咁,呢種用傳統繪瓷技藝畫新派花樣嘅方式,慢慢就演化成香港彩瓷獨有嘅風格。」

他憶述:「八、九十年代左右,仿古瓷亦相當流行,好多外國客人會訂製模仿清代厚粉彩瓷器。不過到咗九十年代末期,遇着改革開放,好多廠搬晒上大陸進行大量生產,反而我哋堅持留守香港。因為我哋會接受小批量製作,所以尚算留得住餐廳或者酒店呢類限量訂製生意。」

為港督麥里浩夫人繪製的前英國Hogarth仿造圖案(1975年出品),行內人因此稱此花為「督花」。
為港督麥里浩夫人繪製的前英國Hogarth仿造圖案(1975年出品),行內人因此稱此花為「督花」。

老師傅義務授徒 望工藝免失傳

粤東鼎盛時期為三百多名員工提供食宿,今天卻只剩下四位師傅留守崗位。老手藝瀕臨失傳,曹生無奈表示對於招攬新血接棒顯得有心無力。「好抱歉磁廠無辦法俾到好嘅待遇去請新人,不過我哋平時好歡迎大家上嚟參觀,好多後生仔甚至會幫襯買隻碟然後學藝。師傅有時間教到就教,全部都義務唔收費嘅。但係大部分人都抱持消遣心態,唔得持久,或者淨係畫自己鍾意畫嘅嘢,無從基本功夫入手練習。」他認為要學好彩瓷,首要條件是要刻苦耐勞,夠毅力夠耐性。只要練好基本功,假以時日終會人筆合一。「正所謂字無百日功,本着匠心精神,堅持練畫自然工多藝熟。」他又指,平日在家甚至可在紙上練習畫線畫構圖,熟練後轉個媒介畫在瓷上必然事半功倍。

譚師傅二十多歲入行,由學徒雜工做起,苦練約一年便躍升成為彩瓷師傅。「入行前跟畫師畫戲院廣告牌,有畫畫底子加上放工後不時練吓畫,所以好快就上手。」
譚師傅二十多歲入行,由學徒雜工做起,苦練約一年便躍升成為彩瓷師傅。「入行前跟畫師畫戲院廣告牌,有畫畫底子加上放工後不時練吓畫,所以好快就上手。」

他明白事過境遷,新舊兩代對待工藝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昔日手藝被視為專業的生財工具,大家會認真對待工藝這回事;但新一代無法如前人以學藝求存的心態「學精」一門技藝,豐富的資訊和娛樂分散年輕人注意力,比老一輩少了一份專注和堅毅。

「當年好多師傅走難落到嚟香港,為生計投靠磁廠。以前工場雖然簡陋,但勝在包食包住,份人工足夠養妻活兒有餘,大家都好專心學好手藝,希望將技術當成搵食工具。以前做經理都係賺4、500蚊一個月,但彩瓷師傅就有300蚊左右,算係好唔錯。不過時代唔同晒,香港地依家無咩製造業,後生仔投身呢個行業根本過活唔到,加上科技發達,大家情願玩電腦,就算畫畫都用iPad唔用紙。不過咁講,佢哋如果有心上嚟又學到嘢,我就鼓勵佢哋自己出去教人又好,畫自己嘢攞去賣又好,當興趣繼續修為,都不失為一種技術嘅承傳。」

譚師父即席揮毫,示範繪瓷技巧。
譚師父即席揮毫,示範繪瓷技巧。

另一邊廂,譚師傅同樣不忍廣彩絕迹香港,於是廣招門生賢士,希望將絕世武功薪火相傳。「老實講,如果今日我哋唔將技術傳承落去,將來大家想學反而要去外國。其中一個徒弟曾經去過加拿大學,發現其他國家反而識得欣賞,並且好用心去鑽研呢門工藝,只不過佢哋仲未掌握到畫玫瑰花蕊嘅竅門。萬一有日香港無人再識做,外國無疑會超越我哋。」

不過他笑言,自己時刻都提醒徒弟千萬不要以此來維生。視之為喜好,或許更能一脈相承。「以前有個入室女徒弟,我哋只能夠俾到最低工資,但佢屋企人話佢無錢拎番去,咪又係逼到佢唔做。無辦法,現實歸現實,唔怨得人。所以我依家同佢哋講,唔好學完用嚟搵食,因為呢行連生活都維持唔到。業餘開吓工作坊教人,培養吓興趣就夠開心。」

曹生慨嘆年輕一代欠缺執筆動力,笑言大家應該要學好「揸毛筆」。
曹生慨嘆年輕一代欠缺執筆動力,笑言大家應該要學好「揸毛筆」。
Dixon開設facebook專頁「林段山明」,分享學習廣彩的經驗。
Dixon開設facebook專頁「林段山明」,分享學習廣彩的經驗。

譚師傅其中一位愛徒Dixon,資歷尚淺,雖未算青出於藍,但一定稱得好學不倦,年輕有為。「中三嗰時見到電視節目介紹廣彩,覺得好有興趣,咁就咩都唔諗走上去磁廠求師傅教我。最初大家對我呢個中學生無咩期望㗎,但自己就好似上咗癮咁,堅持每個禮拜都去學。」

為了打好根基,Dixon由學車線開始,同時又向師傅請教一切關於廣彩的故事,五年間與譚師傅建立了深厚的師徒情誼。「香港係一個實踐學院制嘅地方,難得仲有知識同工藝可以透過師徒制去承傳,其實係好難得、好幸福。相對師傅以前做學徒嘅年代,依家真係少咗好多規矩,亦都唔使斟茶遞水搬貨勞動,一開始就嚟學畫畫,而且亦俾好大嘅自由度我去發揮。要知道舊時做繪瓷師傅,只可以跟足客人要求做,無所謂嘅創作。」

因為有足夠的創作空間,Dixon在練習技法時也能摸索自己的個人風格,而船就是他最具標誌性的圖騰。「我好鍾意畫船,因為我覺得香港人好似一隻船咁,係屬於大海嘅。我哋一路漂浮去尋找自己,唔會甘於尋找碼頭去停泊。」他喜愛將中式亭台樓閣融合戰艦,設計出造型獨特的船舶,寓意港人需要不斷轉型求變,不時裝備自己,整裝待發。

嚴師出高徒,外行人見到Dixon如此精密的構圖紛紛拍案叫絕,譚師傅卻表示技巧有待改善,着徒弟修改到盡善盡美才能放入爐燒。
嚴師出高徒,外行人見到Dixon如此精密的構圖紛紛拍案叫絕,譚師傅卻表示技巧有待改善,着徒弟修改到盡善盡美才能放入爐燒。
ts-yuet-tung-china-works-exhibition-exterir

香港瓷藝90年 粵東磁廠展覽
展期:即日至1月21日
時間:上午10時 – 下午10時
地點: 銅鑼灣時代廣場露天廣場

● 粵東磁廠
專頁:facebook.com/yuettungchinaworks

● 林段山明
專頁:facebook.com/grovestudiohk

部分圖片由大會提供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