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創不同” 學院:在地研習室|翠屏河畔想像企劃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創不同” 學院:在地研習室|翠屏河畔想像企劃

26.08.2022
article-1_1

【HIGHLIGHT】十九年前,首爾市政府讓埋在高架路下的清溪川重見天日,立下壯舉。那些年,香港亦萌生河流活化的想像:啟德明渠易名啟德河、民間發起與河相關的倡議、渠務署提出「河畔城市」等概念⋯⋯各項河渠活化工程亦隨之展開。

工程項目固然牽涉專業知識,市民除了被動地接受工程成果,可有機會參與其中?「創不同協作」(MaD)自2017年起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推出「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創不同”學院」,推動社會創新,團隊成員在過程中接觸不少熱衷社區議題的「素人」,相信項目正好能夠提供一個跨界溝通、互相學習和試驗創新可能的平台。

本港近年推出多個河流活化項目,各有地區特色和挑戰。例如一直為社區肩負排洪重任的觀塘明渠,雖然沿河環境不甚理想,欠缺配套設施,但渠道鄰近住宅及熱鬧的工商業區,可塑性甚高。渠務署於2020年啟動活化工程,希望將明渠活化成「翠屏河」,作為連接觀塘市中心及海濱的綠化走廊。

渠務署於2020年啟動「活化翠屏河」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工。(工程照片攝於2021年1月)
渠務署於2020年啟動「活化翠屏河」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工。(工程照片攝於2021年1月)

共學共創社區設計  跨界探索河畔空間新可能

由此脈絡帶動下,MaD與渠務署早前透過“創不同”學院聯手發起在地研習室|翠屏河畔想像企劃,請社會設計組織2 Square Metres擔任節目主持,期望結合各家在社會創新、工程和社區設計方面的專長。MaD公開招募了二十多位參加者,包括長者、商科學生、設計師及各行各業的區內外人士,一起集思廣益,研究日後如何使用翠屏河畔的空間。工作坊橫跨四個月,參加者一起實地考察,了解街坊想法,再發展意念。

MaD期望結合各家專長,與合作單位聯手帶領參加者探討河畔空間創新的議題——渠務署工程師(圖左)為大家講解工程的背景和相關概念,社會設計組織2 Square Metres(圖中及右)則以有趣的方法幫助大家分析問題、發展意念。
MaD期望結合各家專長,與合作單位聯手帶領參加者探討河畔空間創新的議題——渠務署工程師(圖左)為大家講解工程的背景和相關概念,社會設計組織2 Square Metres(圖中及右)則以有趣的方法幫助大家分析問題、發展意念。

參加者之一的Louise從前每天上學都會經過翠屏河,對其臭味印象深刻。她說:「為甚麼香港沒有好的河道設計給市民享用,外國卻可以做到成功例子?我希望了解河道與社區的關係,為河道構思創意設計。」在中大修讀城市研究的Jeffery則認為:「觀塘環境擠迫,欠缺休憩空間,故應善用河畔。」

在活動之初, 2 Square Metres請大家先自由探索翠屏河一帶,記錄沿途的觀察和感受。除此之外,參加者又訪問了一些社區持份者。曾居於觀塘,現於該區上班的Chris分享道,翠屏河沿岸沒甚麼親子設施,所以他通常只會帶兒子到觀塘海濱遊玩。服務觀塘多年的社工梅姑娘則指出,觀塘工業區有很多創意工作室,但礙於法例及保險問題,無法帶長者到工廈參加活動。

在構思社區設計之前,「在地研習室|翠屏河畔想像企劃」參加者先實地考察社區,並訪問觀塘街坊,聆聽他們對河道的看法。
在構思社區設計之前,「在地研習室|翠屏河畔想像企劃」參加者先實地考察社區,並訪問觀塘街坊,聆聽他們對河道的看法。

自行營造河畔休閒角落

了解社區環境和持份者的需要之後,參加者開始研發河畔空間創新方案。例如「鬆一Zone」方案的組員希望將來在河畔設置物資站,讓公眾借用和自由組合,自行營造休閒角落。他們向附近車房收集廢棄車軚,升級再造成座椅、儲物箱和底座,再加上竹杆、帳篷等配件,便可發揮不同用途。

參加者聯絡附近車房,收集廢棄車軚,升級再造成各種裝置,讓公眾自行營造河畔休閒空間。
參加者聯絡附近車房,收集廢棄車軚,升級再造成各種裝置,讓公眾自行營造河畔休閒空間。

經過數月努力,MaD於年初帶同參加者在翠屏河社區快閃式展出五個設計雛型,這是大家首次公開介紹自己的創新點子。本身是觀塘居民的長者金蘭與組員合力製作出方便大家在河畔畫畫、漂書、借樂器的「流動休閒站」,喜見路過的街坊都對設計很感興趣。經歷這趟學習之旅,她說:「現在我對翠屏河工程有更深的了解,日後也會多關心自己的社區。」

「流動休閒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方便街坊享受河畔休閒時光。
「流動休閒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方便街坊享受河畔休閒時光。

企劃作品延伸網上展覽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Antony表示,工作坊讓他體會到社區參與的活力與想像力,會積極研究各方案的可能性。2 Square Metres的Kate也樂見參加者和街坊積極參與,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創新實驗沒有預設答案,重點是試驗不同可能性,大家不用執着於做一個完美的作品。」MaD團隊如此提醒參加者。如是,幾個由民間跨界研發共創的河畔空間創新方案應運而生,現更於網上繼續展出,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觀「“創不同”學院結業展」及「翠屏河畔想像企劃——點子發布」,並以網上問卷分享你對構思的想法。MaD團隊會將意見整合,予渠務署參考,期望在未來的河畔公共空間融入你我有份的創新點子。

MaD現正籌備新一輪項目,暫定於今年第三至四季招募公眾人士一同收集社區故事,有興趣的朋友要密切留意www.MaD.asia公布之最新消息。

關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創不同”學院
由創不同協作(MaD)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創不同”學院專注於社區,積極連結本地及海外的伙伴,透過文化藝術體驗,與公眾深入社會議題,同時建立一個充滿創意和行動力的學習社群。
詳情:http://www.mad.asia/programmes/mad-school/693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