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our 2020 身處危機時代 設計能做些什麼?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deTour 2020 身處危機時代 設計能做些什麼?

黃鋈暉、陳俊宇、葉希芃設計的《再生·玻·螺·遊》,嘗試進入回收系統,與本地回收廠合作製成玻璃磚。

近兩年我們身處的世界發生很大變化,我們被迫適應它,在新的社會狀況下,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處的方法,今年deTour的主題「設計本源」(Matter of Life),正正針對社會現況,反思設計的本質,以及設計於這時代的角色。當中不少作品,回應眼下最迫切的問題:疫症下如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實質的還是精神上的。亦有關於人臉辨識和監控、大眾媒體操作、物料再生等不同社會議題之作,以設計回應社會。

日本創意工作室Whatever Inc. 的作品《FLOCK》,觀察可於展覽現場或網上上載照片,與其他人一起在虛擬天空共聚飛翔。
日本創意工作室Whatever Inc. 的作品《FLOCK》,觀察可於展覽現場或網上上載照片,與其他人一起在虛擬天空共聚飛翔。
策展團隊、本地設計公司叁語設計Trilingua的陳濬人(Adonian)和徐壽懿(Chris)
策展團隊、本地設計公司叁語設計Trilingua的陳濬人(Adonian)和徐壽懿(Chris)

展現設計的力量

策展團隊、本地設計公司叁語設計Trilingua的陳濬人(Adonian)和徐壽懿(Chris)對設計有以下定義:設計的「設」,代表設想、假設、設定,「計」代表計劃、計算。兩者互相配合,產生設計行為。Adonian指:「很多人,包括設計師本身,對設計有很多誤解,例如覺得設計等於靚、視覺上吸引、標新立異,甚至不實際,但其實設計不是關乎表象的,它包圍了日常生活不同面向,是因想改變現況而作出的行為……人類自古以來已有設計行為,去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心靈上的需要,基本上我們生活每一刻都被設計包圍,包括我們睡的床、手上的智能電話……設計的力量很大,而是次活動正是想帶出設計的力量。」

實體展覽分成五個部分,共有十五組國際及本地設計單位的作品,每個單位都就各自所關心的議題交出提案,手法有嚴肅的,也有較輕鬆的。如位於PMQ中庭的邀約作品,請來日本Whatever Inc.創作《FLOCK》,觀眾可以在現場自拍,或上載自己或親友,甚至是已離世的人的照片,頭像便會一一化成熒幕中的飛行隊伍其中一員,讓人在虛擬的天空相聚。同樣思考疫症下如何與人連結的,還有本地建築團體NEW OFFICE WORK(NOW),作品是一組公共椅子,以半透明膠膜製成間隔,輕易伸長縮短,以便適應不斷改變的限聚人數。當疫症下大家都對細菌避之則吉時,本地設計工作室CoLab則反其道而行,透過研究發酵食物,反思細菌、飲食、文化等的關係,團隊更與本地食物生產商研發新的發酵產品。

本地設計工作室CoLab則反其道而行,透過研究發酵食物,反思細菌、飲食、文化等的關係,團隊更與本地食物生產商研發新的發酵產品。
本地設計工作室CoLab則反其道而行,透過研究發酵食物,反思細菌、飲食、文化等的關係,團隊更與本地食物生產商研發新的發酵產品。
日本設計團隊 NOSIGNER先前設計過防疫網站Pandaid和DIY防疫面罩,今次則設計出印有打了像素格仔的人樣面罩防無所不在的人臉辨識技術和監控。
日本設計團隊 NOSIGNER先前設計過防疫網站Pandaid和DIY防疫面罩,今次則設計出印有打了像素格仔的人樣面罩防無所不在的人臉辨識技術和監控。

觀察生活 探尋本土

Chris和Adonian指一眾設計師思考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就問題提出實質的解決方法,有的則以發問引發想像。「世界上所有問題都是有很多層的問題堆疊而成,設計師未必是直接回應最表面那層問題,而是嘗試針對底層、根本的系統。」如黃鋈暉、陳俊宇、葉希芃設計的《再生·玻·螺·遊》,嘗試進入回收系統,與本地回收廠合作製成玻璃磚。

一眾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基於對香港文化和生活的觀察,如由建築組合aona和草途木研社合作的《設計流變: 仿生與再生》,前者找來一張六、七十年代的舊餐室椅子,將之與丹麥的經典座椅設計——如Finn Juhl的《Chair 108》,及Hans Wegner的《Ch30》比較,發現當時的本地木匠,既有參考歐美的設計,但又會因應香港人的體型和實際使用需要作出調整,這到底是純抄襲還是聰明的「再設計」?這留待大家思考。基於這研究,兩個設計單位合作以香港原生木製成新的椅子,是上述的「再設計」過程的延續。

因應疫情,在實體展覽外另設虛擬展覽,幾乎已是所有展覽的常態,今年deTour亦設有虛擬設計節,但有別於坊間把實際展覽照辦煮碗放上網絡的做法,今次團隊建構了一個虛擬空間,讓觀眾以類似打機的方式一關關去探索遊走,二人笑言是受到「動森」(網絡遊戲《動物森友會》)的啟發,希望觀眾在虛擬的空間也可以跟他人互動,是個有趣的嘗試。

aona和草途木研社合作的《設計流變: 仿生與再生》透過研究一張廢棄的木椅子,了解設計流變的過程。
aona和草途木研社合作的《設計流變: 仿生與再生》透過研究一張廢棄的木椅子,了解設計流變的過程。
黃鋈暉、陳俊宇、葉希芃設計的《再生·玻·螺·遊》,嘗試進入回收系統,與本地回收廠合作製成玻璃磚。
黃鋈暉、陳俊宇、葉希芃設計的《再生·玻·螺·遊》,嘗試進入回收系統,與本地回收廠合作製成玻璃磚。

deTour 2020
日期:即日至12月6日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
查詢:www.detour.hk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