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Feisal Mohamed Ali),是肯尼亞歷史上第一個被重判20年監禁的象牙走私犯。他的名字在象牙界幾乎無人不知,更多人叫他「象牙太保」(ivory kingpin)。去年7月22日,法官Diana Mochache在肯尼亞第二大城市、東非最大港口蒙巴薩,宣布阿里應為120頭死亡大象和價值44萬美金的3噸象牙負責,須入獄20年,並罰款20萬美金。
檢控率提升 源於獨立監察
這單案件被全球象牙保育界視為莫大的鼓舞。不過,阿里的被捕,已經是近3年前,2014年6月的事。中間歷時兩年的法律程序中,他一度重金換取保釋,引來大批民眾在法院外抗議。並且,在獲判20年後,他選擇上訴,意味着這件案還遠遠沒有結束。
從阿里被捕第一日起,來自保育組織WildlifeDirect的9人律師團隊,就一直追蹤案件的每一次開庭。「法庭允許我們這樣做。我們正在製作紀錄片,要公開阿里案的整個過程。」團隊負責人、WildlifeDirect法務主管Jim Karani說。
「獨立監察非常重要。法官和警察害怕被暴露在公眾面前。」Jim說。這個獨立監察項目從2008年開始運行,WildlifeDirect創始人Paula Kahumbu是當年唯一的律師,一人監察內羅畢的三個法庭。當年,肯尼亞涉及攜帶象牙製品及象牙走私的案件,只有2%到4%能進入檢控階段,獨立監察改變了這一切。
Jim和其他7人加入後,獨立監察範圍逐步擴展到18個法庭、59個法庭,乃至於現在遍佈全國109個法庭。9名律師目前正追蹤着全國900多個案件。隨着2014年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肯尼亞涉及象牙案件的檢控率提高到了70%以上。
「只有透過監察,你才能發現問題所在。如果獨立監察人在法庭,司法人員就知道不能貪污,不能偏頗。資源不足、工作量大的政府機關,很容易陷入腐敗,需要透明度。」Jim說。他舉例說,一個法官在宣讀判詞時注意到他們的相機,問他們是不是在記錄審判過程。「我說:『對。』然後她停止了宣讀判詞,休庭一陣,回來拿了個新判詞開始讀。」
全球採取不同罰則 形成漏洞
監察的另一個原因,是審判周期實在太長,總要拖個2到4年,「4年當中,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再者,肯尼亞司法體系陳舊,全國122個法庭都沒有互通檔案,一個人可以分別在兩個地方法庭被判不同的罪名,而另一個法庭全然不知。判罰可能是兩邊都罰款,但若這些跨地區的罪名統合到同一個法庭上,其實可能足以構成監禁。
監察之外,Jim的團隊正在推動修法:「我們希望攜帶象牙的最高刑期,可以是終生監禁。」2014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已經令肯尼亞成為全球打擊野生動物走私最嚴厲的國家之一,攜帶野生動物製品包括象牙,最輕可處5年監禁或100萬肯尼亞先令(相當於1萬美元或約8萬港元)。對比香港,漁護署資料顯示,自1989年至今,共有250多宗涉及象牙走私的案件最終檢控入罪,但有史以來最重的走私象牙刑罰,是18個月監禁。漁護署分管自然護理的助理署長陳堅峰認為,這已經判得「相當之重」。
「犯罪無處不在,但司法機關到處都不一樣,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Jim說。他以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為例,肯尼亞的大象會自然遷徙到坦桑尼亞,但坦桑尼亞的法庭甚少檢控攜帶象牙,「真是豈有此理!」
Jim的團隊還會培訓前線巡邏員如何在現場搜證,國家博物館實驗室的Ogeto Mwebi教授則利用26年的鑒定經驗為檢方提供證詞,證明涉案物品確實為象牙。不過,再有經驗的人眼也只能辨別象牙不是塑料、不是犀牛角、不是羚羊角,要想知道象牙從何處來,什麼時候給切下來,必須依靠DNA和碳-14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