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香檳大廈】相機收藏家陳烘:既然回不去了,就好好記住歷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告別香檳大廈】相機收藏家陳烘:既然回不去了,就好好記住歷史

cam2

踏入尖沙咀香檳大廈,爬上幽暗樓梯,走廊盡頭轉彎處,燈牌亮起「陳烘相機」四個大字,櫥窗排滿古董菲林相機,不時有頸掛相機的攝影發燒友在門前踱步。記者上前搭訕,朝聖原因不外乎是:「我阿爺和阿爸都是在這裏買相機」、「香檳大廈面臨重建,特意過來看」、「這裏的菲林相機最齊全,唔買都睇下」。

老闆陳烘見店外熱鬧,便走過來,拍打胸膛滿有自信地道:「每部相機背後都有很深厚的文化,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全情投入,才能內化學問。」店內的百年相機,一直見證歷史。請教他各種相機的特點,他果然如數家珍。這部是1948年的Nikon I相機,機身刻有「Made in Occupied Japan」;那部罕有型號的鏡頭會轉動,拍團體照一流; 看那金色Leica,是為紀念發明者 Oskar Barnack 百年誕辰的特別版⋯⋯

cam2

菲林是永恆

這位身穿西裝外套的菲林相機專家,想當年,還不過是個赤手空拳的小伙子。

一九六二年,內地爆發大饑荒,陳烘只有十八歲,便獨個兒由廣州來港。初到貴境,二百封求職信石沉大海,直至獲遠東攝影器材公司破例取錄,便由打雜做起,幫忙交易相機。在買賣之間,他動了真情,尤其鍾情歐洲鏡頭的工藝。一九七二年,他另起爐灶,以月租八百元租下香檳大廈的小單位,開設陳烘相機店,收藏各種古董菲林相機

一晃半世紀,許多事變幻無常,唯獨機械於他是不變。他指着櫃內的一排相機:「數碼相機日新月異,用幾年便過氣,菲林卻是永恆的。用數碼相機拍攝,不喜歡就隨手刪除;但菲林相不同,看到心動的場景才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門,按快門那刻心裏尚不知成品效果,拿去沖曬還要耐心等待,等到最後,相片好看便哇一聲好開心,黑沉沉便心都沉埋,不論好壞也帶有感情。」

cam4

八成都是非賣品

陳烘不只傾情,更渴望傳承。近年掀起一股懷舊風,愈來愈多年輕人湧至他的店裏買菲林機,細看才知許多珍品不是裹上膠袋,就是貼上橙色「非賣品」標貼。打開門做生意,卻八成都是非賣品。不賣,何以傳承?陳烘一臉理所當然:「因為我愛上了相機,捨不得賣!珍藏相機散落各人手上後,下一代反而再看不到了。」他不願割愛,尤其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歐洲貨,但歡迎大家借用鏡頭,也渴望跟不同的人交流相機知識。

cam12

是次訪問,記者三顧陳烘。首次到訪,客人一個接一個,陳烘親自介紹相機,直到拉閘一刻才有空閒聊數句。翌日來訪,他不好意思地說只能聊三十分鐘,夠鐘後瞄一瞄手錶,準時迎接客人。第三次造訪,他在忙着介紹相機,店內兩部電話響個不停,櫃前的陳太才剛掛線,另一個電話又響起鈴聲。如斯生活已維持近五十年,辛苦嗎?他眼珠一轉:「每日都被自己喜歡的相機包圍,又多朋友,得閒飲茶,傾下相機經,就不怕辛苦。」他掏出幾張唱片,播放悠揚的中樂,說是中午一起飲茶的音樂家送來的;他又遞上卡片,右下角的畫像,作畫者也是在店裏結識的。

cam10
cam3

有捨才有得

菲林相機和情誼是永恆的,可惜香檳大廈不是。

當年,香檳大廈是九龍區最高的建築物,相機和名錶店林立,明星和遊客雲集;時至今日,昔日華貴續漸剝落,燈光幽暗,破落冷清,大部分單位都已遷出。上月更被發展商申請強拍,大廈面臨重建,半世紀光影終將定格。原本陳烘也疊埋心水,順勢退休,去年更以逾億元賣出手持的九個舖位,只是為珍藏的去留頭痛。豈料年初機緣巧合找到鄰近的商廈單位,已準備好明年隨時搬上樓上舖,再續前緣。新舖比現址大,環境光猛,天花有一把吊燈,但舊木裝修、經典招牌、大片櫥窗將不復見。

cam11

訪問期間,一個大學男生手捧一疊微電影劇本,闖進店裏說想在此取景,劇情圍繞香檳大廈和菲林攝影。陳烘一口答應,還鼓勵對方記錄歷史。當旁人為大廈強拍一事感傷,原以為他也會傷春悲秋一番,鍾情舊物的他竟看得很開,一邊輕敲掉漆的木門框:「這裏已大不如前,周圍都日久失修,也是時候告別了。若說沒捨不得也是騙你的,要好好記住歷史,但社會發展始終是必然的,既然回不去了,就無謂阻人發達啦!新店剛好就在香檳斜對面,熟客找我也方便。」

陳烘笑說,懷舊有時,前進有時,要有捨才有得。他曾捐出四十套相機予香港文化博物館,可惜短暫的展期過後,相機就被收起。他說:「假如香港政府能夠設立一個真正的博物館,我願意捐出所有珍藏,讓這種藝術世代相傳,留住燦爛的永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