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與書法,一動一靜;武術與科技,一古一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四大元素,由香港舞蹈團匯合成原創大型舞蹈詩《快雪時晴》。借書聖王羲之的手帖入題,在古典樂韻的襯托下,舞者隨書法筆劃翩然起舞,展示出揮毫落紙如雲煙的水墨氣魄。
舞韻律動點曳王羲之書跡
是次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呈獻的《快雪時晴》舞蹈詩取材自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是一封王羲之在大雪後向好友問好的書信,筆法圓渾有力,內容言簡意賅。香港舞蹈團以此為題,從落於紙上的水墨線條回溯,把提筆落墨的過程以舞蹈展現。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身兼《快雪時晴》的導演及編舞,利用以「氣」為本的太極,融合舞藝,把抽象的墨氣轉化成具象的舞蹈動作,「以舞蹈、武術的氣韻,融匯書法筆劃的律動感,緊扣這作品的中心——墨化心象,並延展出東方的美學。」
中西合璧 突破文化疆界
藝術的魅力除了作品蘊含的細長意味之外,更令人欲罷不能的,是各個感官層面上的享受。舞團特邀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姚珏和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加入團隊,在聽覺及視覺設計上為《快雪時晴》增添張力。
小提琴作為西方樂器,在姚珏的演繹下,用西方古典樂韻反襯出中式書法的傳統韻味,姚珏認為華洋合一能帶來嶄新的藝術體驗,「我期望書法的剛柔並濟與弦樂的抒情性能夠完美結合,讓觀眾感受到來自不同文化的共同情感共鳴。」
多媒體裝置 全新美學觀念
舞台裝置是藝術表演必不可少的一環,屢獲國際獎項的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為《快雪時晴》打造水滴藝術裝置,營造潮漲潮退的效果,偶爾靜謐,時而高亢,就如揮毫潑墨的豪氣,又像太極緩而有力的暗湧。舞者的服裝與水滴藝術裝置互動,在舞台上拂過的飄逸長衫,畫下如書法般的痕跡。張瀚謙透過動態捕捉的技術融合舞者的「腦電波」數據,創作出千變萬化的線條,與靈巧躍動的舞者肢體相互交織;創新的藝術科技與中國墨藝相遇,在書法載體上呈現新的美學觀念。
除了王羲之的手帖之外,慈善團體大華銀行「藝‧坊」聯同大華銀行借出「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於舞台上透過多媒體裝置投影展示。舞台背景以折疊的白紙為靈感,更加設一個象徵著墨硯的水池,展現水墨靜中帶動的意境之餘,亦豐富了整齣舞蹈詩的墨象元素。
香港舞蹈團 大型舞蹈詩《快雪時晴》
演出日期及時間:
10月11、12及14日(五、六、一)晚上8時
10月12及13日(六、日)下午3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節目查詢:3103 1888 / hkd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