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致莎瑪︰敘利亞家書》 流淚的土地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評論】《致莎瑪︰敘利亞家書》 流淚的土地

31.08.2020
鄭政恆
for-sama-film-still-2

何以叙利亞這土地淚再流?《致莎瑪︰敘利亞家書》(For Sama)是一部有血有淚的紀錄片,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真相。

顧名思義,《致莎瑪》是給莎瑪的信,莎瑪是叙利亞記者Waad Al-Kateab的女兒。Waad本來只是阿勒頗大學的女學生,二〇一一年,叙利亞示威者革命,要求民主自由,叙利亞內戰爆發,Waad開始為英國的新聞媒體報道戰事。醫生Hamza本來是Waad 的朋友,他們結婚後,於二〇一五年生下女兒莎瑪。Waad用影像作書信,見證內戰期間的艱難生活。

for-sama-film-still-2

《致莎瑪》是書信體,自然也像散文一樣,而散文最重要的本質,就是真,Waad的影像,真實呈現了個人的生活,記錄了大時代的轉變。紀錄片的主要場景是家庭、醫院和城市,家庭是私人空間,醫院是工作空間,城市是公共空間,但是在內戰時期,這些空間再也沒有截然的分界。轟炸來到,家庭、醫院和城市,面對同樣的命運,或是片瓦不留,或是暫且完好。

空間沒有分界,而由於電影的剪接,令到上一刻與下一刻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情勢十分緊湊,時間似乎也壓縮了。紀錄片中,突變是一個常用的手法,醫院突然被炸,垂危的身體突然之間就湧入醫院,朋友或親人轉眼之間身亡去世,人突然變化,生死在一瞬之間。《致莎瑪》中,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小孩的死亡,親人獨自面對傷痛,往往令人不忍心再看下去。Waad一家本來有個漂亮的後院,種了植物,轟炸一來到,突然之間就變成了頹垣敗瓦。人與草木,都難以抵抗戰爭的摧毀力量。

for-sama-film-still-4

然而,《致莎瑪》的中心主題,卻是生命。電影是關於生命,當然建基於人生,當中有結婚和懷孕,只是他們的人生,事實上與一般人完全不一樣,Waad用攝錄機拍攝人間的慘況,Hamza在戰地醫院忙個不停。Waad一家曾經一度離開阿勒頗,到達土耳其親戚的家裏,但是他們排除萬難,選擇返回戰火中的阿勒頗,因為Waad不願意與女兒莎瑪分離,Hamza只想繼續拯救受傷的百姓。從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對於家庭、土地與生命的熱愛。生命的熱愛和戰爭的摧毀,成為《致莎瑪》中最激烈的二元對立,奇妙的是,戰爭的打擊強大,與日俱增,但人對於生命的熱愛,卻也沒有消減。

waad_300_102_in_aleppo

當然,《致莎瑪》也有批判的一面,尤其是對於暴政,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毫不留情地對付示威者,還有叙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的援助下,肆無忌憚地攻擊平民。紀錄片也呈現了叙利亞的市民,面對敵軍的炮轟時,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實實在在地帶動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同情。

《致莎瑪》由Waad的獨白開始,最終,航拍下的孤城阿勒頗,頹垣敗瓦,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Waad和她的家人、朋友歷劫新生,可以離開阿勒頗,阿勒頗的戰事以叙利亞政府軍獲勝告終,對於支持叙利亞民主自由的人來說,這當然是悲劇收場。Waad一家踏上了流亡的歲月,有一天,這可能是我和你的命運。

叙利亞內戰至今已快將十年,沒有半點平息的迹象,七百六十萬人流離失所,五百萬人淪為難民,超過五十萬人身亡,到底叙利亞人民何時才可以走出黑暗的歲月呢?我們不知道。莎瑪(Sama)的名字,意思就是天空(Sky),但願叙利亞人民有一天能夠站立於和平的天空之下。

for-sama-film-still-1

作者簡介

鄭政恆,文化評論人。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三本。二〇一三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二〇一五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鄭政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