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作家楊絳曾說,當她步入晚年,夜裏時常會發着差不多的夢:
她夢見自己和丈夫在黃昏薄暮,蒼茫之間散步。一個轉眼,丈夫消失,她只有獨自站在荒漠野地中呼喊丈夫的名字。天地沒有迴響,身邊只剩潺潺溪流與一個拉着空黃包車的老人。楊絳以為丈夫獨自回家了,自己卻說不出家的位置。夢裏一貫淒惶,她總是急着找他,彷彿只要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見她總是驚醒,丈夫安慰她說,那是老人夢,他也常做。
後來她把這個夢寫進《我們仨》中,把章名題為〈我們倆都老了〉,以悼念死去的丈夫和女兒。
這個夢也許亦在一些晚期病人與其親友睡中出現——當自身或所愛的人步入晚年,生命已到盡頭,我們都想盡最大努力與病人過好最後時光;許多睡在病塌的人都希望待在熟悉溫暖的家,有親人長伴,多過着看似平淡但其實寶貴的平凡日子。
隨着社會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個案變得普及,社區裏住着無數生命或走到盡頭的離別依依的故事,他們有的是母女,有的是相伴數十年的夫妻,有的是一個人……
這次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家庭故事,陪伴他們走在晚晴路上,探看社區安寧的發展與限制,且聽聽病人和照顧者的深情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