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三百年前的明清以來,香港已有人種米。元朗是大米之鄉,出產的絲苗米,一度成為上呈皇帝的貢米。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元朗絲苗的名聲盛極一時,不但內銷,更遠銷至海外華僑。
元朗是本港難得的平原,水土肥沃,曾經盛產稻米,禾田佔地5,100英畝。從前區內遍地魚塘,魚糞滲入農田,令水稻營養充足。在元朗種植的稻米中,以絲苗最有名。絲苗是華南佳品,特點是米身修長且兩頭尖,入口軟滑。1910年前,元朗絲苗已出口海外,村民將絲苗運至珠江口的伶仃島,遠銷至葡萄牙。後來,建立元朗新墟(即今日舊墟),連接青山公路,成為新界主要買賣絲苗之地。
元朗絲苗一則掌故,可想像當時盛況。一九一五年,元朗舊墟曾發生搶米暴動。元朗的白米起初集中在舊墟的店舖交易及零售。元朗絲苗享負盛名,吸引一批日本商人到舊墟大量搜購白米囤貨。其後,墟市店舖留米不賣,索性把閘門關上,激起民憤,數日後晨早聯結起來,湧進店鋪把墟市內貯存的白米搶清光。
經歷二次大戰,元朗絲苗進入光輝時代,此上等米不但供應上水及沙頭角一帶的富裕人家,更供應港九市區,遠銷至美國三藩市,供當地華人食用。
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元朗絲苗漸漸式微。國共內戰,大量移民湧港,本港人口劇增,香港在廣州引入油粘米,到後期再引入越南米以應付本土市場,令元朗絲苗米淡出市場。與此同時,英國及歐洲部分國家引入移民勞工,吸引不少新界鄉民移民海外,鄉村頓失大量的勞動力,農田逐漸荒廢。往後農地改作魚塘,元朗絲苗成為歷史。沿青山公路,昔日的漁塘與禽畜業集中地壆圍與牛潭尾村落,多處被填塘與倒泥破壞,很多荒地已不能耕種。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延伸閱讀︰
【元朗有種米‖Mole Yeung】http://bit.ly/2qMoD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