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圓彎的弧形木椅背,摸上手柔潤光滑,符合人體弧度,坐得舒適。它出自日本過百年歷年的傢俬老字號飛騨産業出品。坐上時光機回帶一下,木椅的前身經歷了無數歷練。這裏是日本中部名古屋近郊的飛驒高山地區,屬全國知名的產木勝地,森林佔地高達九成,靠山吃山,在公元645年,日本進行大化革新,推行一連串社會政治改革,向人民納稅,飛驒缺乏農地,當地人便前往京都、奈良等地,建造宮殿、寺院等木工作業來抵納稅務,世代相傳,造就了飛驒匠師的非凡建築造藝。到了約一百年前,德國的曲木技術傳入,當地老字號「飛騨産業」創辦人百川雅之助,決定以全新的工藝手法,改革實木傢俬。
飛驒曲木傢俬 時間溫度的考驗
當年大部分日本民眾習慣傳統和式食桌,席地而坐,仍不知西方桌椅為何物,「飛驒盛產杉木,由於曲木技術適合應用在杉木上,所以創辦人百川雅之助便開始以曲木技術製作西式傢俬。」飛騨産業第三代傳人岡田明子解釋道,簡單而言,就是將實木塊先徹底浸泡濕透,放進真空爐過百度高溫蒸煮,令實木軟化,之後以機械壓縮,多塊黏合起來,再以機械及人手放進馬蹄型的模具內施壓定型,木塊厚度大大減少七成,密度卻增加,堅固耐用,而且代替了傳統製造家具榫接工藝,節省材料。
不過曲木技術極考功夫,「即使同一種木材,每棵樹、每塊實木的狀態都不一樣,工匠要憑經驗,聆聽木塊在受壓過程中的聲音,從而判斷它適合的蒸煮溫度、時間。」人手製成傢俬、木盤食器,或者用這種經壓縮的木塊來興建學校、圖書館等建築物。除了櫸木、杉木和橡木都是重要而常用的木材,經蒸煮後的杉木更會變得深色,色澤亮麗。
百年前引進西方的曲木技術到日本,這家老字號也在不斷進化,2002年,第二代負責人岡田贊三,即岡田明子的父親,也發起另一波改革,「爸爸發現普遍消費者都不喜歡有木節的傢俬,認為這是瑕疵,他卻覺得木節是樹木成長的見證,也是大自然的紋理,值得保留。」於是大膽地用帶木節的實木材設計了一系列傢俬,木節沒有被隱藏起來,反而光明正大地成為桌面、椅背的點綴,「當時我十五歲,最記得爸爸初時游說工場師傅也花了不少力氣,由於木節凹凸不平銳利,處理時易割傷手,要相當謹慎,結果產品頗受年輕一輩歡迎,師傅們的努力沒白費!」明子回想道。
日本曲木技術再進化
看着父親為木勞碌半輩子,在加拿大修畢亞洲文化及英語流利的她,在六年前回國接手,幫忙推廣海外業務,這次來香港就是為本地傢俬店Out of Stock引入的產品主持工作坊,「近年我們與不少外國知名設計師合作,例如今次便與英國紡織品牌 Safomasi 合作,推出別注版布藝櫸木餐椅及梳化。」藍白色的圖案滿有日本特色,適合現代家居。
不過最吸引的,還是一系列以曲木技術結合新科技的設計,例如一款滑行及滾動型設計的扶手椅,座墊部分可以前後滑動,隨用家坐姿移動,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而對腰部造成壓力;另一款餐椅的座墊雖是固定,但座墊後部有五個斜度供調節,讓腰保持挺直。
雖然木工產業是勞心勞力的手活,不過他們倒沒有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工場現在有二百五十位工人,當中有約二十位是年輕人,更不乏女生,「他們有些是設計、建築系畢業,甚至與設計無關,專程從北海道、九州來到工作,始終飛驒是全國造木最出名的地方,他們和我一樣,都自覺有責任要把曲木工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