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非常漫長,大家好像也過得累了,都在期待新一年有更好的景象。 自從畢業工作後,聖誕節、新年時都喜歡送一份禮物給自己。這個聖誕,許多公關朋友都包辦了我的衣食住行(很有心呢!);那今年的禮物,我就向學習方面投資─書本。 慚愧的說,我並非看書的材料。小時候看過又有印象的,只有Harry Potter與魔戒三部曲。到大學、畢業時期,看的都是美術、設計、時尚的書籍(圖片較多的一類)。曾經記得一位朋友說過:不用逼自己看書,到你真正找到想看書的類型,你便會花時間看書了。 旅行時,無論是在上飛機前行閘口的書店,還是逛當地書店、看看該店的推薦書本是我的習慣。上個月在倫敦,走進Tottenham Court Road一間樓高幾層的書店,一走便是一個多小時。這家大型書店中,除了有常見的熱賣暢銷書籍架,在每一個書籍分區中,也有着不同的小紙條寫上「店員推介」,手寫、有溫度的閱後感讓人都不得不吸引顧客停下腳步、仔細閱讀。《 The School Of Life》便是推介列的其中一本。我特別喜歡閱後感中說:「我們在學校花了很多年去學習知識、事實和數據;但是我們從未學過如何過一個令人愉快、滿足的人生。」這一本有關了解自己的書,就成了我這趟旅程,送給自己的聖經禮物。 最近手上的,是一本名為《執生》的本地書。為什麼叫本地書?如果你並非香港人,執生兩字,你絕對不會明白。記得在以前還在跳舞on show時,這個單詞聽得最多─「嗱,醒啲;一陣台上有咩事,自己執生啦!」這是我們大師兄每每出台前的口頭禪。《執生》一書,作者是名專業司儀,分享的是十五年來,在台上對危機迅速應對的經驗和技巧。未開始閱讀時,以為這是一本工具書,可以提升職場的說話和人際技巧;卻驚訝於字裏行間滲着一點點人性、關係和自我認知的內容。聽歌,容易有共鳴感;而看書的共鳴感,應該就叫這種。 當外界條件未必改變得了,那就由自己身上開始,一步一步去把理想生活實現。新年看新書,學習新知識、看看新觀點,好好裝備自己;就期待在二○二○,大家都能有個美滿的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