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十日,對葉玉卿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母親節,因為這天恰巧是長女胡芷欣(Victoria)的二十一歲生日。卿卿說:「她本來打算在大學與朋友一起慶祝,但因為疫情,所有計劃都取消了。」
卿卿收到女兒送給她的母親節卡,卡上寫着:「Without the darkness,how can you see the stars?」卿卿解釋說:「她所說的黑暗,是指她的缺點和情緒病帶來的問題和煩惱。」
Victoria的情緒病始於童年,但卿卿並沒有察覺,「小時候她一直要食奶嘴,我們以為她只是怕羞。她並不是走來走去坐不定的小朋友,她是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但她的腦很活躍,想很多東西,而且每做一件事,完成後又覺得不滿意,要重做,我當時覺得她做事很慢,我們以為她只是要求高。她很缺乏安全感,一天到晚要黐實我們。」
當Victoria十五歲,開始談戀愛,卿卿覺得女兒彷彿變了另一個人似的,「她對我的態度不同了,什麼都不跟我說,我們母女之間多了磨擦,起初我還以為因為她有了男朋友,踏入青春期,所以反叛;後來才發覺,她其實有問題,需要面對,看了醫生,原來她患上ADD(注意力缺失症)和OCD(強迫症),還有焦慮症和抑鬱症。」
當她讀十二級,預備升讀大學那年,Victoria感受到無形的巨大壓力,卿卿並不懂得幫助她,「我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懂,人家的媽咪會安排得很好,九年級已經找專人幫助預備報大學,我卻跟她說:『無所謂啦,我又不需要你讀書很叻。』因為我不喜歡香港從前的填鴨式教育制度,覺得最重要是讓子女開心,但原來不是這樣,是需要引導她,幫助她,而不是什麼都不做。那年她看了十多個醫生,後來我的女朋友介紹了一個很好的醫生給我們,他一直跟進Victoria的情況,她的情況愈來愈好,現在已是半個專家了。」
卿卿之所以形容女兒是「半個專家」,是因為本來讀經濟學的Victoria,去年轉為主修哲學,副修心理學,明年便大學畢業。對於傳媒把Victoria形容為「學霸」,卿卿說:「她並不是在公開試成績優異,但她的文章寫得好,報讀的十一間大學,沒有一間拒絕她,更有六間給她獎學金,她選擇了Union College(美國聯合大學)。」
大學一年級的生活,Victoria形容為「地獄」,可見她又經歷了一個難關。
「我常常跟她說:『我不需要你有任何成就,我只想你開心快樂。』但當她情緒低落,又找不出任何原因時,她跟我說:『我就是不懂得怎樣去快樂。』作為母親,我聽到有多難過。我以為快樂是很簡單的事,原來一點不容易。」
除了精神科的藥物治療,Victoria還需要看心理醫生,「我已跟Victoria一起上過幾堂課,學習與子女相處,是要耐心聆聽,不是一天到晚『訓導』,而是學懂『閉嘴』,不要只懂得批判,因為批判是沒用的,只會令子女什麼都不跟你說。我好像重新學習,有點像修行。我告訴孩子,不是我教你們,是你們教我,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
今年一月底,Victoria在母親陪同下,在接近肋骨位置紋身,那行字是「Forever and always」,「她一直都想紋身,起初我不同意,但現在選擇了一處比較隱蔽的地方。」卿卿答應女兒她會作同樣的紋身,「我會紋在身體另一邊同一位置,她的右邊在我的左邊,合起來便是一對。但我未紋,那位置皮膚薄,比較痛。」
「Forever and always」是Victoria從小到大,卿卿常跟她說的一句話,是母女之間最深刻的對話。「在她小時候,我時常拍着她的心口,跟她說:『如果有一天媽咪不在你身邊,但我永遠在你心裏,Forever and always。』」
卿卿看到女兒的改變,「她成年了,想用成人的態度,跟大家講哲理,分享心路歷程,自己如何面對困境,她很快便會開Blog。」
Victoria解釋自己想開博客的原因:「我意識到,有時候寫下我的想法,會對自己有幫助。即使我從不回頭看它們,又或是沒人看也沒關係。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是鍛鍊自己思想的最佳途徑。我願意並且想要做這樣的事情……這表明我已經走了多遠,從過去十年每天恐懼病發,到能夠毫不猶豫地接受任何挑戰的可能性。我相信,自己愈自在,就會愈快樂。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才能夠做最適合自己的事情。」
卿卿很同意女兒在母親節卡上所寫的「Without the darkness,how can you see the stars?」,「如果不是在黑暗中,又如何看到星星呢?黑暗是一個過程,在黑暗中找到目標,到達終點,就可以看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