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指胃壁內部的發炎反應,可以是短而劇烈,也有機會長期反覆持續,很多人認為是精神緊張或壓力影響,本期主持Julian是音樂創作人,每逢大型演出前都會胃部不適,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余霆鋒指很多人忽略了造成胃炎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幽門螺旋菌感染,胃功能失調都有機會導致胃炎。
胃部不適與壓力和情緒有很大關係,可是胃炎卻是根本性的原因導致,比較常見的幽門螺旋菌感染,令胃部發炎甚至出現病變,還有些情況是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影響黏膜對胃部的保護,從而出現發炎不適,還有些是胃功能失調,雖然胃部沒有明顯發炎,但與情緒有密切關係,令患者出現胃脹、胃氣、胃痛等問題。
生活習慣或飲食問題,都會造成胃部不適,例如吃東西太急太飽,長期三餐不定時,進食時間與睡眠時間相隔太短,都會出現胃部不適,以及胃酸倒流情況,難消化或肥膩食物也會令胃部不適,但都屬於短暫性,可能服成藥可以舒適,胃炎是出現根本性問題,所以會持續一段長時間,服成藥也未必有幫助。
胃炎常見的徵狀是胃脹不適,通常在特定時間例如睡前或剛睡醒時,也有機會是食物引起,或吃太飽出現不適,除了胃脹、胃痛、胃氣和胃酸過多外,還會導致胃酸倒流,出現心口灼熱感覺的火燒心,這些都是胃炎常見的徵狀。
常見止痛藥例如撲熱息痛,對胃酸過多及胃損傷造成的胃炎,沒有任何幫助,某些止痛藥反而令情況變差,因為強力消炎止痛藥,副作用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容易出現胃損傷或潰瘍。至於市面上針對胃的成藥,可以減少胃氣、中和胃酸,某程度上有一定幫助,但要徹底處理問題未必足夠,例如幽門螺旋菌引致的胃炎,就不是普通胃藥可以醫治。
暫時沒有研究顯示,高纖維食物對胃炎有不良影響,不過食物令症狀嚴重就要避免,例如肥膩、刺激性或酸辣食物;至於胃功能失調導致的胃病,由於並非發炎而是敏感引起,建議患者不舒服的時候盡量少吃。
非入侵性的檢查如吹氣測試,可以簡單驗出是否感染幽門螺旋菌,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或者本身有高風險因素,就會建議照胃鏡檢查,從食道進入胃、十二指腸,了解是胃酸倒流引致食道發炎,還是藥物導致損傷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引致的萎縮性胃炎,甚至早期病變都能了解清楚。
如果因胃潰瘍引致,需要服食減少胃酸製造的藥物,讓受損部位有機會復原,服止痛藥造成的胃損傷,就要避免吃傷胃的藥物,或與胃藥一齊服食,常見的幽門螺旋菌感染,要服特定抗生素和胃藥殺菌。胃酸倒流引致的食道炎,需要在生活習慣上作出調整,包括三餐定時、少吃多餐,避免在睡前吃太多等,都是簡單相對容易的方法。
慢性胃炎經過長時間演變,的確有機會提升胃癌風險,但過程可能很漫長,從普通胃炎到萎縮性胃炎,再到癌前病變,需要數年或數十年時間,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但要留意本身有沒有風險因素,如果家族有胃癌病史,不論是父母或兄弟姊妹,都有可能提升胃癌風險。
余霆鋒-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