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一本「教科書」

專欄
2024.01.19
撰文:林奕華
《寶蓮燈》是「如假包換」的一部「分身電影」,「新林黛」代替林黛,林黛又分飾華山聖母和兒子沉香。據說曾有建議由凌波演沉香。
《寶蓮燈》是「如假包換」的一部「分身電影」,「新林黛」代替林黛,林黛又分飾華山聖母和兒子沉香。據說曾有建議由凌波演沉香。

真心感激《西西看電影》能把這裏那裏刊登的片段編輯成書。

儘管分三年把上、中、下冊出齊,書迷和影迷的脖子都等長了,但看到第二冊如期在去年書展面世,還加了足足一半的分量,那種滿足,是讀罷一篇文章,心裏唸一句功德無量。

以為都隨舊雜誌入土為安,誰想到入世未深的筆墨還能重見天日?之前,我都是上大學圖書館逐期找尋西西寫明星,還有著名的專欄〈開麥拉眼〉,當然文章不只兩項,《中國學生周報》有專欄與非專欄之分,〈開麥拉眼〉也分別在《新生晚報》和《香港影畫》刊載,前者寫了六十一篇,後者只有二十一篇。

《新生晚報》的開場白這樣打開:「A.看電影是一回事,B.逛百貨公司是另一回事。」《香港影畫》的第一篇,「電影就是連環圖。電影其實也不一定是連環圖,連環呢,還是不連環,這是個問題。」

香港影史上一則奇談,杜蝶是「新林黛」非關她是接班人卻是名正言順的替代之身。所以,「角度」重於氣質,「馬涼」扮作「馮京」。
香港影史上一則奇談,杜蝶是「新林黛」非關她是接班人卻是名正言順的替代之身。所以,「角度」重於氣質,「馬涼」扮作「馮京」。

借哈姆雷特表述了她的態度,因為,問題的意義不是附送答案,而是,「應該把電影不連環圖起來,盡量做到用最少的環,拍最連的圖。」電影於西西是真愛,就看她願意為電影想的,真多。博古通今如「劇情電影的勁敵是誰呢?」、「當有一天,每個人的家中都裝上了電視,電影院會關門嗎?」、「觀眾要求的是什麼?」、「一個電影,你喜歡,我不喜歡。或者,他不喜歡,我喜歡,怎麼樣?」、「為什麼銀幕上的聲音都要由開始的時候開始呢?」

西西喜愛電影,是想有人在「為什麼?」之中發現「為什麼不?」。「我們經過一間屋子,一個人在彈琴,我們應該聽到他彈到中間,絕不可能由頭開始……我們有好多好多的界限要衝破。譬如顏色,你說海水是什麼顏色的呢,可以是咖啡色的,只要透過一個女孩子在沙灘上曬太陽的眼睛,那時候,她剛剛好戴着太陽眼鏡。」

是不是很像孩童的油彩畫?有人在電影看見雄心萬丈,西西則是童心未泯。但那可不是能被忽悠的一雙眼睛。

如果文學也有「天真藝術」一派,西西是不是也有代表性?淺入深出,簡而不拙,寫電影,寫明星,尤其可見那是個性,不是經營。
如果文學也有「天真藝術」一派,西西是不是也有代表性?淺入深出,簡而不拙,寫電影,寫明星,尤其可見那是個性,不是經營。

林黛自殺,遺作要由「新林黛」杜蝶當替身。西西去看其中一部《寶蓮燈》(一九六五)。「有人覺得杜蝶不像林黛……我們看電影不怎麼看得出那一場先拍,那一場後拍,看《寶蓮燈》卻有這額外收穫,凡是有林黛的,大家都知道是先拍的,沒有林黛而出現杜蝶的,就是後來拍的了。如果有人以為上半都全是林黛,下半都全是杜蝶,那麼這人是連一點電影的常識也沒有呀。」

不要以為「小孩心性」便只懂指鹿為鹿,指馬為馬。西西老早說過「電影是詩不是詩歌」、「電影是畫不是相片」、「電影是小說不是故事」。只可惜她沒有當上編劇、製片和導演,只寫了許多的「如果,我是……」

星級企業大獎2020 陳卓賢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