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文革也有好東西

陶傑.摩星嶺上
2015.08.10

香港大學生「以武制暴」,被指為掀起文革。

但中國正在悄悄為文革重新定調,因為文革受害人一代如鄧小平等,俱已不在人世;得益一代,如鬥爭鄧小平的當年紅兵,正在掌權。文革也有很多美好回憶,所以今日中國風向漸變,強調「不可以用改革的後三十年否定改革前的三十年」,意思就是﹕文化大革命也不應受「歧視」。

如果沒有文革,姜文拍不出《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的文藝經典。《陽光燦爛》是姜文從影最佳的作品,是中國版的《兩小無猜》。在那一中國兒童的眼中,文革不用上課,文革可以在街上看見大人武鬥,影幕上的戰爭場面變成現實,緊張刺激。文革可以鬥爭老師,從前蒙受老師不公平的處罰,有毛主席代為出頭。《陽光燦爛的日子》記述的是文革的童年浪漫。

文革時代產生的文藝,眾所周知是八個所謂樣板戲。八大樣板戲之中,最好看的是《紅色娘子軍》。《紅色娘子軍》是江青做總監製,選用全中國最優秀的人才。江青的作風或許專橫,但上海演藝事業出身的江青卻比香港特區歷任的特首夫人都懂得藝術。江青會用人,重用的作曲家于會泳,採用中西合璧的樂器,將西洋芭蕾舞融入二胡和鑼鼓,今日看來別出生面。男主角劉慶棠,文革前只能演天鵝湖裏的王子,跳得再好,也是一名殖民地文化角色。但在《紅色娘子軍》裏他演出了紅軍領袖這樣屬於中國人的角色,這就是話語權。

還有京劇《智取威虎山》,兩名主角童祥苓、沈金波也是上一代京劇中的拔尖角色。一場「楊子榮上山打虎」人未到,唱腔先至,鏡頭遙掃一片舞台美術的林海雪原,影像比黑澤明更高超。文革時期湧現的文藝,在香港的愛國陣營,引起長久的歡呼和哄動。這兩部戲在當年南洋普慶院線公映,愛國同胞天天捧場,看了還要組織學習,分析戲裏的音樂、影像、愛國主題思想。文革樣板戲提供了文盲和沒有知識的基層市民的藝術修養,個個都能唱兩嘴,效力比任劍輝白雪仙還要宏大。

啊,對了,差點忘記一樣﹕文革還有針刺麻醉,赤腳醫生有了毛澤東思想的信仰,可以不必用麻醉藥,插幾根銀針,即時剖腹割取腫瘤。這不是吹牛,當年有紀錄片,影像為證。病人往上一躺,中間懸掛一塊布,幾個醫生唸一通毛語錄,對準穴位,插幾枝銀針,即刻可以開刀,病人還在吃西瓜呢!香港的長城公司後來拍了一部戲叫做《鐵樹開花》,取自「鐵樹開花、啞巴講話」之意,由傅奇導演並主演,講香港幾個聾啞兒童北上祖國接受針刺治療之後開腔發聲的故事。這一切都在南洋普慶戲院公開放映過。

愛國的中國人不可以忘本,更不應該失憶。文革的一代,後來紛紛上位,做了立法會議員和公會領袖,有的還進了今日的行政會議,協助梁振英施政,成為今日「愛國愛港」的主流力量。

許多香港人不會辨識風向,落後於中國脈搏。文革有什麼不好?我不算太老,但有幸目睹過文革的一些光輝,所以我要為時代作證﹕如果你真心愛國,請不要詆毀文革,正如勿詆毀自己的親生母娘。

聲夢傳奇 莫文蔚 陳卓賢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