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最出眾的設計應該要數椅子了,原因大概是家具追隨建築的改變。現代主義的建築要求線條明朗的椅子來配合,難道仍擺放新藝術那種花枝葉藤彎彎曲曲的家具?魯迪早就指出:裝飾是罪惡。到了後現代建築上場,椅子的形式就更加百花齊放了。以前的椅子是木匠做的,如今的椅子是設計師交出藍圖,再由木匠執行。由於建築師不但造了房子,行有餘力,又設計了椅子,怎不叫人目不暇給呢。精彩的作品太多了,幾吋厚的專書也不能盡錄。當然,有人買來讓豪宅生輝,或給自己的品味昇級。普通百姓就當參觀美術館或看銀幕上的貓行。
許多椅子都很好看,創意第一等。不過,不少作品好像弱不禁風,總覺得坐上去沒有安全感,一張大躺椅怎麼只有一隻柱足,幾片木板,摺幾摺,成之字形,四大皆空,只能危坐正襟,吊膽提心。沒有安全感,也就談不上舒適了。看來還是家裏的舊沙發舒服,可以懶洋洋抱着貓兒一起窩一個下午。舊沙發像一個忠心的愚僕,不會把你推翻倒台,然後狡黠的說這是什麼後現代的顛覆。記得某年在英國旅遊,在倫敦時幾乎每天黃昏總在南岸覓食、散步,從西敏寺隔河相望的花園博物館開始,沿河而行,既經南丁格爾展覽館的醫院、達里雕塑戶外展場、倫敦眼、水族館,也橫過莎士比亞劇場、泰特美術分館、倫敦橋,然後抵達現代設計館。館內正舉行富勒展,他豈止是建築家。二樓長展區的步道上,擺了一列名家設計的現代椅子,總有十數張,又有文字標明:歡迎試坐。那麼,不客氣啦,我把每一張都試坐了兩三分鐘。沒有特別感覺。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把溫莎椅。當年我住在一個四百呎的單位內,因方桌容易碰撞,換了一張圓桌,同時,也不知何故,買了兩把溫莎椅。什麼是溫莎椅?那是十七世紀末在英國溫莎鎮工匠創造的椅子,然後在英美流行起來,無論貧富,到處可見。它的構造簡單,容易辨認,椅子除了坐板整塊實木外(也見整塊的背板,不過很少),其他部份都是一支支纖細的實木杆,椅腳是,椅背是,扶手也是,木杆比筷子粗些,排列成行,十支八支,看看疏爽通風,清潔時可得花點時間,必須有耐心。
別小看它構造簡單,居然也有二十多個類別,各有名堂,梳背形、扣背形、哥特形、船長形、消防局形、扇形、台板形、三層背形、圍巾形、車輪形、吸菸者擱臂形,等等。我不知道家中的兩把溫莎椅是哪種類型。對我來說,所有的溫莎椅都是箭豬形。其實,溫莎椅坐坐也是不錯的,因為坐板寬闊,又有靠背。應該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忽然「嘭」的一聲,我整個人跌坐地上,椅子的箭撒了一地。我居然毫髮無損。於是也原諒了椅子,應該是,彼此彼此,因為之前對它的形容失敬。
我看到了漂亮的椅子,是四把餐椅。說來你可能不信,是玩具設計師的傑作,創意當然是第一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