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建議特首做三件與民生有關的工作,包括:推動生活與工作平衡、輔助青年上進及緩解中產階級的壓力。為什麼會有此選擇? 我認為社會上最大的問題,正是市民生活壓力太大、青年人無出頭的機會、及中產壓力超標,而且情況更不斷惡化,如果不及早緩解,這些問題遲早會變成社會炸彈。或許有人認為,扶貧工作會更重要,但政府早已投入大量資源做扶貧工作,亦漸見成效,我相信新一屆政府不會鬆懈。
我早於二○○九年已在立法會提出一個名為「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運動」議案,其實就是政府所指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所謂工作與生活平衡,是源於西方企業為員工提供生活及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彈性上班時間、特別事假、家中工作等等,目的是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令員工可以兼顧工作及家庭生活。
西方企業興起此文化,有其時代背景,西方經濟在二戰後高速發展,市民分享到繁榮成果,對工作有滿足感及投入感,但近年經濟發展已趨成熟,發展步伐減慢,員工升職加薪機會大減,青年上進機會亦大減。為了維持員工滿足感及投入感,企業推出了工作與生活平衡措施,希望員工除工作外,更可以享受家庭生活。上述情況,亦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港人對工作失去了滿足及投入感,而青年人亦缺乏上游機會,社會瀰漫着一片怨氣,政府除了要繼續推動經濟發展,更需要推出工作與生活平衡措施,以緩解市民的怨氣,引導市民享受家庭及生活。
政府近年推出一些措施,包括推動五天工作,及推出男性侍產假,但仍未足夠。我曾建議政府成立基金,以資助及鼓勵公司推動彈性上班及特別事假。政府資料顯示,全港有九十七萬名僱員只享每年十二日勞工假,如果基金資助九十七萬名僱員放特別事假,每日成本只需三點七億。此舉可化解勞工界的怨氣,以等待勞資雙方討論勞工及公眾假期的問題。建議難免有爭議,社會未必接受,但本港長遠有必要引入更多緩解員工壓力的措施。
第二項應做的事,是輔助青年上進。青年缺乏上進機會,是世界性的現象,正如上面的分析,因為經濟發展成熟,不能再高速增長,就業或晉升機會大減,但本港亦有自己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平衡,太過集中金融業。我認為,要幫青年人上流,不能單靠金融或其他傳統支柱業,有必要發展新興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有關工作特別適合青年人,幸好本港已經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希望當局能夠為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帶動本港再工業化,為青年人開創新天地。同時,我多年來一直建議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際企業來港成立地區總部,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具國際視野的優質職位。政府目前正朝此方向發展,但措施仍不足夠,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推動的力度。
最後一項應做的事,是緩解中產階級的經濟壓力。中產階級的壓力,相信不用我多講,政府為基層做了不少工作,目前應該為中產做些事。我曾建議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豁免中產及基層市民的薪俸稅,例如月薪六萬元以下可豁免全數薪俸稅,月薪六至十萬亦可適度減免,百萬年薪的打工皇帝則無需政府幫助,建議似乎過於進取,但實際上切實可行,比現行豁免薪俸稅的做法,只是分配上作出改變,實質少收的稅款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當然,有關建議會引起爭議,但建議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政府及社會關注中產,促使政府增加對中產的支援。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