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旅遊的方式反映出人生觀,它不僅透露人們的處境,更以實踐的形式揭示人們追求怎麼樣的生活、為自己鋪陳的道路如何,又渴望在人生裏獲取什麼。這一切合成人生意義的基調,反映出某種處世的核心價值觀。我一直覺得,細聽別人討論旅遊,是切實地認識一個人的方法。
旅遊雜誌上刊登搶眼的題目:「大慳家旅遊哲學」。長達十頁的專題特刊,詳盡報道在南韓哪裏可以購得(相比起香港)便宜的貨品,還附有數學算式,合計如果將東西全部買下,可以節省多少塊錢。這讓我想起自己在柏林公園看到的塗鴉作品:
FUCK RYANAIR
SPEND & SAVE
Ryanair是德國廉價航空公司,口號是 Spend & Save(花得愈多,節省愈多)。這口號似乎觸動塗鴉藝術家的神經,以至毋須再加以詮譯地作為鏗鏘有力的警世語句;在塗鴉藝術家眼內,「購物能夠省錢」是資本主義下的荒誕歪理。讀着那南韓購物特輯時,我在想它的「哲學」到底是什麼—當然,除了標題以外,「哲學」這個字在內文中就再沒出現—這個特刊所以存在,因為有為數眾多的人們,認為旅遊是購物,是擁有更多物質生活的手段。他們不但飢餓於擁有物質,更渴望在消費的同時,讓自己顯得聰明和深思熟慮。在消費的同時想着節省,是為了改變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好使自己認為一切說得過去。
對於一些人來說,旅遊是行使個人權利,讓自己的生活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