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使我瘋瘋癲癲,一張臉朝晚難忘……
近年有一種美學稱為復古港風,時光機回到80年代初,有新浪潮港產片,金炳興執導的首部電影《我為你狂》,蔣麗萍主演兼唱同名主題曲,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
她的演藝路有一個很好的開頭,配劉德華做港姐歌舞表演,和梅艷芳演《香江花月夜》,現實中她是富家女,工業家蔣震的女兒,88年演藝事業告一段落,嫁給律師陸志明息影去。
後來做地產,心雄參與投資炒賣,97年金融風暴,人生路才遇上大挫折。「損失合共過億。」她坦白透露。
幸好找到信仰,三子一女在教會長大,人仰馬翻之後學做人,也不遲,之後她將心力放在慈善,關心國內農村父母離鄉謀生的「留守兒童」,她成立的NGO愛基金今年11周年了,記者去到她的辦公室找她聊天,她再回首,說起自己的故事。
18歲面對母親病逝
蔣麗萍來自著名家族,父親蔣震是香港實業家,開廠研發工業生產,是西瓜波之父;二家姊蔣麗芸是前立法會議員,有政壇元秋之稱;蔣麗萍是家中老三,沒有那麼激,但計成名時間,她早很多,80年代初已廣為人知。
雖然她早已被視為有錢女,但她小學時住在鑽石山大磡村天台屋,出身貧窮,故事由她父親蔣震說起。「我爸爸在1950年代打仗時,走難來到香港,住過調景嶺,很多難民在那裏揼石仔,他也去過行船,外省人不懂說廣東話,行船反而賺到錢,後來在啟德飛機工程做學徒,接近30歲才接觸到機械,慢慢建立震雄機器廠。」
爸爸的生意到了70年代愈做愈好,一家人愈住愈好,由鑽石山搬到觀塘、紅磡,再到美孚新邨,當時蔣麗萍已十多歲,亭亭玉立。「我爸爸最鍾意晚上食飽飯,就去慢跑,他生了七個,六個女一個仔,我們跟着他,鴨仔一樣在後面跑,美孚的後生仔見到一排靚女跑步,在旁邊吹口哨。」
父親生意蒸蒸日上,後來在大埔買了獨立屋,做了所謂有錢人,她和姊姊相繼到外國升學。她說姓蔣一家並非一帆風順,她的親生母親在1979年早逝。「她那時50歲左右,癌症發現得很遲,女人好捱得,以為自己生小孩多,有婦女病都忽略,原來已經末期,我中三去了加拿大讀中學,然後去美國讀大學,我記得在大學收到媽媽病逝的消息時,所有姊妹馬上回港,有一句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細個頑皮不懂得孝順媽媽,所以我們將回報的心投放給爸爸。」
蔣震後來再娶,蔣家姊弟們有繼母,感情亦不錯。
陪家姊蔣麗芸唱歌
蔣麗萍自細喜歡唱歌表演,十一歲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是因她二家姊蔣麗芸。「我們住觀塘,有些街坊歌唱比賽,張學友參加過,當時姊姊14歲,門檻是14歲,她又想找人壯膽,就拉我去,我只有11歲,當時賽制沒那麼嚴謹,讓我參加,我唱姚蘇蓉《今天不回家》,一開口技驚四座,馬上入到總決賽,但因我未夠14歲,頒了個特別獎給我。」
那次為她演藝事業鋪路,其中一個評判包培莉老師,願意收蔣家兩姊妹為徒,但當時家境不算好,母親只願交一個女兒的學費,於是蔣麗芸上堂,蔣麗萍在旁邊偷師。「後來包培莉老師說:『我免費教你。』她叫我萍萍,為我打下一點基礎。」
她十二歲參加TVB《聲寶之夜》,許冠傑做評判,豎起拇指給她一個like,賽後獲得不少注目。「夜總會叫我唱歌,又有人叫我去外國唱,又有人找我出唱片,突然間很忙,但爸爸說不行,要專心讀書,我傻傻地玩了一年。」
很多觀眾先認識蔣麗萍,才認識蔣麗芸,蔣麗芸05年開始從政,2012年當選立法會議員,二姊自小已是「元秋」?
「她自小也是這樣,好像家中大家姊,煮飯、幫媽媽一腳踢,我們很尊敬她,有一次在學校,我讀初小,有人欺負我,她問:『邊個蝦你?我幫你報仇。』就一羣人去,有江湖仔女性格,她不是很打得,只是樣子夠惡、聲夠大嚇一嚇你。」
(點擊以下圖片放大)
與梅艷芳去日本追星
蔣麗萍讀完大學回來,在父親公司幫手,跟爸爸說夢想入娛樂圈,要不參加港姐,要不做歌手,爸爸不准她參加港姐,只可以唱歌,她就參加81年麗的《亞洲歌唱比賽》,得獎簽約寶麗金,82年轉投無綫。「83年被選做香港小姐總決賽表演,曾國強先生在TVB大堂看見我,找我和劉德華、譚詠麟、關正傑、威利等做一個中式歌舞表演。同時邵氏的樂易玲小姐在街上見到我,找我拍《我為你狂》,她不知我已經簽了寶麗金,很奇妙,同一時間很多機會出現。」
她84年和梅艷芳拍劇集《香江花月夜》,一起演歌女,她自覺與梅艷芳甚有緣份。「我82年入TVB,她剛好參加新秀贏冠軍,我83年做第二屆新秀司儀,84年王天林叔拍《香江花月夜》,三個女主角,梅姐、我和景黛音,我們好friend,日夜不分開工,還和梅艷芳一起去日本,她很喜歡西城秀樹,拉我去看演唱會,我不太熱衷,當作一班好朋友去玩,有時拍完劇宵夜,她很喜歡食日本菜。」
很多觀眾記得,她在王晶港產片《精裝追女仔》演「蚊滋」,張曼玉的好友。「我和王晶有個故事,他曾經是我弟弟的補習老師,王晶住美孚,我弟弟要找補習老師,王晶讀中大,來幫我弟弟補習,他細個已覺得這個女生不錯,後來做了導演,我又入了娛樂圈,他要找我拍他的電影。」
她和張曼玉私底下交情不多,跟鄺美雲比較熟。「我們一起去識男仔,最流行去Disco Disco、Manhattan。」
同學會認識律師男友
其實蔣麗萍當時已有個律師男友陸志明,不過感情不算十分穩定,兩人早在她由美國回港不久認識。「朋友邀請我參加美國回港的大學生同學會,總監請我做membership chairwoman,負責招收多些男同學入會,就在那時認識我丈夫,他是留學美國哥倫比亞的大學生。同學會聚會,很多男生請我跳舞,七個八個排着隊,其中一個是他,是緣份,由請跳舞、約會,一步步發展下去。」
她不諱言,陸先生的吸引之處是:「他當時好靚仔,皮膚白白,嘴紅紅,現在貨不對辦,其實不是,他喜歡打高爾夫,曬到像去了剛果。」
他們83年開始拍拖,85年她在娛樂圈很忙,生活圈子差距變大。「我說不如分開,兩人興趣不一致,他死不放棄,繼續追,拖拖拉拉,去到87年,他正式求婚,我和寶麗金的五年合約剛滿,我覺得是時候,我向爸爸申請入娛樂圈,他說玩吓好喇,不是永遠的職業,給我五年時間,我受山口百惠影響,那就離開娛樂圈。」
地產爆破蝕過億
蔣麗萍婚後誕下兒子,加入地產公司,帶人去睇樓,不久就做到一單大買賣。「整棟建築物買賣,很厲害,一單就有一百幾十萬佣金。有些同事有很多樓盤,可能知道我有錢,通知我快點買,一個月後保證可以出貨,那幾年地產升得很厲害,由服務別人到後來自己投資,金額愈來愈大,差不多點石成金,你夠膽買就可以了,轉頭就賺錢,如是者到97年金融風暴,1998年一直衰到2003年,那五年學到很大的教訓,原來人生不是天色常藍,是我生命很重要的轉捩點。」
她總結算一下,風光時在地產界賺到過億,金融風暴也輸了以億計的數字。「例如買一層樓回來,三千萬,繼續供到就供到,供不到硬斬,只賣到二千萬,一層樓蝕你一千萬,那時我手頭不止一層樓,真的有很多物業,那時我認識很多地產界朋友,曾經很有錢,不說名字了,有幾十億身家的人,這個風浪捱不住,最後燒炭死。」
她回看自己,雖然蝕了很多錢,但仍平平安安,沒有傷到身,那些錢只是銀行數字。
她曾向父親蔣震求救,但爸爸教她理財之道,亦是做人之道。「我以為他一定會救我,怎知他跟我說:『阿女,在我眼中跌勢還未結束,如果我借錢給你,豈不是倒錢落鹹水海?只會加重你的負擔,忍痛也要斬纜。』」
幸好她自小都聽父親話,損手離場,執返身彩。「很痛,那時真的很痛,晚上睡不着,一夜白髮我都試過,但我都感恩,爸爸好像明燈一樣,提醒我,他不幫我包底。」
說到這裏,她流出感謝的眼淚,又大笑起來,這段人生經歷令她真正成長。
幸好沒有影響夫妻關係,她形容丈夫膽小,一直反對她做地產,覺得上落太大,是穩陣的專業人士。
那時她認真思考人生,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朋友邀請她去教會,信仰幫到她,像跳出死胡同,她又帶兒子上主日學,幾個孩子在教會茁壯成長。
成立愛基金關懷兒童
那時她開始參與社會服務,做義工,2013年跟牧者到中國大陸扶貧。「不去由自可,一去有很大領受,我見到『留守兒童』,中國經濟起飛,犧牲了很多農村家庭,父母到省城工廠打工,小孩子留給祖父母照顧,有些交給鄰居帶,有些再偏僻一點的地方,我親眼看到,十歲八歲的小孩,一個人住,自己煮飯,自己走路去上學,上學路途遙遠,很多孩子發生意外,夏天走到河邊游泳,淤泥很滑,淹死了,祖父母呼天搶地也沒用。我當時心裏有很大負擔,我祈禱,怎樣幫助中國的『留守兒童』?當時我也生了四個,最小那個也讀中學了,祈禱之下決定,碰到一些很好的朋友幫我,成立『愛基金』這個慈善機構,2013年開始幫助國內農村的留守兒童,跟不同農村單位合作,組織團隊學習做社會服務」
工作包括在鄰舍之間傳遞訊息,守望相助。「那時如有神助,我們在深圳和上海找到老師,去美國做分享,有專家自願到中國做老師,教識很多農村單位做社會服務,不知不覺由留守兒童關心到留守老人、留守婦女。」
由2013年到2020年疫情,七年之間幫了幾千個農村單位,去了中國十八個省份,跑了很多地方,用愛基金的名義幫助他們。
她的辦公室在柴灣,裏面有不少留守兒童寄來的繪畫,寫下的心聲。
2018年尾,香港的學校請她做講座,給青少年正向價值觀。「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又很感動,幫了那麼多國內孩子,香港的孩子怎麼樣?跟一些中學校長談,介紹愛基金,反應很熱烈,現在我們的義工人數,恆常入學校幫手的都有三百人,很多是退休校長、老師、退休公務員、處長都有,經歷過大時代,我們要做的,是拉近兩代之間的鴻溝。現在我們除了繼續支援中國有需要的人羣,就是服務香港的學校,有四十多間,叫做校園生命工程,跟孩子建立關係,做他們的生命導師,去年9月我們推出英才培育獎學金計劃,有360個孩子,每年拿到幾千元,義工跟孩子見面,關心他們的品格發展。」
就這樣,以前觀眾認識、唱歌拍戲的蔣麗萍,過去十一年間變了做慈善的NGO創辦人。
兒子生仔拿兩萬元
蔣麗萍有三子一女,大仔30多歲,已成家立室,太太是宣教士,被派到台灣,兩夫婦在台灣住,最近誕下兒子,因此蔣麗萍已做了嫲嫲。
「香港出生率低,我說回來生孩子,遇正香港政府派兩萬元鼓勵生育,我的孫仔拿到兩萬元。」
外界說她的子女都是學霸,成績特出,大仔讀教育和數學,在台灣教書;二仔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中大再讀法律博士,現時做法律工作;三仔在英國居住,喜歡做音樂創作,比較嚮往自由;細女在美國紐約大學讀完書,剛回港在IT公司工作,她樣子甜美,樂易玲看見她,希望她參加港姐,但女兒比較害羞,像爸爸一樣喜歡穩陣一點的工作, 只用IG分享飲食遊玩照片,寧願做社交平台紅人。
她和丈夫今年結婚36周年,她有一點相處之道可以分享:「日子久了,感情就淡了,有時雙方不懂得體貼,變成呼呼喝喝,或者埋怨,覺得你虧欠我,我為你貢獻這麼多,就算不離婚,也口和心不和,甚至變成陌路人,其實很悲哀,人生不是等人對你好,要自己先對人好;若果人家對你不好,就要自己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