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歲的馮素波,是影壇前輩馮峰的長女,生於戰亂時代,爸爸、媽媽在各地走埠登台,她的童年寄養在不同的家庭,單是小學已轉了六、七間,外婆、舅父、阿姨、二伯……處處都是她的家,別人眼中顛沛流離的童年,她卻活得快樂又自在,「阿姨家很西化,每天早上都有牛奶餅乾做早餐,舅父家是虔誠教徒,每天晚餐都要等齊人開飯,個個都對我很好,婆婆在上環開店舖,對面是『新世界戲院』,我經常掹衫尾,跟大人去戲院看電影,婆婆是超級戲迷,每晚收舖後帶我去高陞戲院,那時候黃鶴聲和秦小梨在演《紂王與妲己》。」
波姐有段時間住在鑽石山,二伯在附近片場做場務,劇情需要小朋友或嬰兒,就將她抱到片場「開工」,波姐說﹕「其實我已經沒有印象,都是聽大人們說的,唯一的印象是經常半夜被拍醒,拍醒後做什麼就忘記了,五歲左右爸爸回到香港,他和李海泉伯伯很熟,李小龍從小活躍好動,喜歡拍戲不愛讀書,李伯伯對這個兒子非常頭痛,爸爸和李伯伯是至交,眼見老友被兒子激到紮紮跳,提議讓李小龍拍戲。」
馮峰導演的《細路祥》,由十歲的李小龍首次擔正演男主角,這套電影由袁步雲的漫畫改編,李小龍這個藝名也是由袁步雲所改,波姐在戲中演李小龍的妹妹珠女,當時只有五歲,同樣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後來在無綫拍劇,遇到動作演員吳育樞,請她在李小龍的電影光碟簽名,才勾起她的童年記憶,波姐特地去旺角,到處找《細路祥》電影光碟,買回家細細看後,拍戲過程忘記了,只覺得珠女演得很可愛;她並沒有因為《細路祥》成為童星,因為舅父反對她入行,認為讀書才有出頭天,後來十歲那年,曾客串演何非凡和白雪仙的《小冤家》,當時她演仙姐的妹妹小翠,未幾就被爸爸送去廣州讀中學,本來說好一家人回廣州,後來考慮到生計和搵食機會,爸爸沒有北上一直留在香港。
四年後波姐回到香港,已經是亭亭玉女的十六歲少女,為分擔家計跟着爸爸走埠登台,波姐生於戲劇世家,注定吃演圈行這行飯,父親桃花緣旺盛,媽媽雖然認識爸爸在先,又最早誕下女兒,卻沒有爭取到正妻位置,最終下堂而去,後來再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波姐在家中的地位,隨着爸爸的賺錢能力而起起跌跌,她說﹕「有一段長時間,我對爸爸有很多怨恨,對人生也累積很多怨氣,對家庭、事業諸多不滿,以前年輕不懂得體諒父母,到自己為人妻、為人母,開始明白父母的苦心,明白他們在能力範圍內,已經將最好的給子女,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時,父母也已經老了。」
波姐二十歲那年,和爸爸從東南亞走埠回港,一走大半年,埋單計數發現支出多收入少,根本沒有賺到錢,回到香港一下飛機,她約了朋友吃飯敘舊,半夜回家原有的兩房,已經改為一房,自己的房間不見了,高媽子(馮峰的正妻)叫波姐弟弟讓出客廳帆布牀,讓她睡了一晩,早上天亮波姐就離開這個家,波姐對父親的的怨恨,來自當時爸爸袖手旁觀,並沒有出面挽留。
波姐成為一家之長,家裏五個弟妹,還有外公、外婆離世後留下的媽姐,她在夜總會樓上租了一個單位,大家姐一力承擔家計,每月收到二千五百元歌酬,高媽子收八百元家用,餘下為弟妹交學費、付零用錢,家庭日用開支,每個月自己只剩下一百多元,她說﹕「我沒有機會用錢,每天睡醒就到樓下唱歌,唱完回家睡覺,弟妹們的學費,每個月三十多元,每人一份零用錢,我自己有一百元已經夠了。」
場地﹕揚鳴粵劇團排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