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怒海公民》

影評
2016.07.11

反省的清醒、優美和創傷|畢明:不妨一看

這作品已超越了一般紀錄片,不論在故事性、思想性或是藝術性三方面。在傳統既定認知裏,紀錄片等如:乾、硬、悶、教科書咁款,條數的總和等於:趕客。《怒海公民》完全相反,如果你不知道扣人心弦怎麼解,看一次本片便明白了。Rosi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沒有白拿,他大膽而滿懷人道地正視歐洲大陸上充滿生命危險又難分難辨的移民問題。英國脫歐、英國分裂,最根本的致命傷就在移民問題,本土意識抬頭令英國人不想無議價能力地收容四方八面的歐洲移(難)民。這說法有點把千絲萬縷的問題簡化了,但想像當年香港不停收容越南難民,你會多麼想割席。

攝影優美而充滿氣魄,故事真實而凝聚人性充滿張力。是的,故事,以劇情片的手法拍攝紀錄片,意大利導演Rosi沒有像Michael Moore般操控劇情,但他的海上紀錄、西西里美麗島嶼蘭佩杜薩島,二十年來吞吐了多達四十萬來自非洲及中東的難民,當中海面陸地浮沉也埋葬了超過一萬五千條人命。

精準的剪接和運鏡,懂得停留,也懂得望遠,我們清楚看見怒海上求生難民的眼睛。近鏡,眼睛沒有望向別處,主要望鏡頭,鏡頭也一直留在那裏,看眼裏的茫然無告,散失焦點與無助,不是受傷動物的掙扎,是被天地遺棄的蒼白。受傷的動物還有求生意識,這些難民,有些已如流徙過度的行屍。

瞄準悲劇的心臟,沒有左右言他,醜就是醜,悲就是悲,險就極險,如此難民危機,世界不能袖手。主角是一個十二歲的稚子,最基本的同理心是「稚子無辜」。梅麗史翠普作為柏林電影評審主席,激讚本片混合了新聞式片段和劇情故事手法,令紀錄片充滿想像和可塑性,句句中的。點到即止,意在喻外,精絕是片中替男孩診治lazy eyes的獨眼罩,反省整個歐洲,對難民問題隻眼開,隻眼視而不見,正是一種罔顧生命的lazy eye。

───────────────────────────

人道悲劇直刺心坎|PS:不妨一看

英國脫歐公投玩出火,發動脫歐的政客紛紛請辭,事不關己的態度令人歎為觀止,也正好說明政治本來就是一場建基於利益的權鬥,與為民請命不太有關。當日聳動選民脫歐,其中一個賣點就是與歐盟劃清界線後,困擾歐洲的難民問題從此與英國無關。難民問題纏繞多時,也令歐洲人的國界意識前所未有地膨脹,Gianfranco Rosi探討難民潮的紀錄片《怒海公民》在今年初柏林影展獲金熊獎,正正符合當今政治氣候,體現大會對國際社會議題的關注。

《怒海公民》以意大利離非洲最近的小島Lampedusa為場景,夜幕下的漁村並不沉寂,一艘又一艘載難民的漁船不斷駛入,一年間由此登岸的難民達數萬人,小島上的官員日復日的為難民安排臨時收容,對於難民的生死看來已無動於衷。Gianfranco Rosi的鏡頭冷靜克制,亦無傳統紀錄片式的訪談。相對於官員們那不帶感情的流水作業,島上專門為患病難民診治的醫生則有血有肉得多,透過他的自述和對難民潮的看法,看得出他的義憤和無奈。

偷渡船登岸,電影也毫不避忌,拍下捱不到上岸的難民屍體。單單一個畫面,原原本本讓我們見識真實悲劇的恐怖。臨時收容所中受傷難民的悲鳴和惶恐的表情close up,直刺觀眾心坎。在人道災難面前,究竟我們的取態如何?導演拍攝前路茫茫的難民,也以村民的日常對照。「佔戲」最多的,就是出身漁民家庭的十二歲小男孩Samuele,他和同伴通山跑,坐船出海卻不勝海浪,回到溫暖的家晚飯,吃嫲嫲煮的意粉,平靜生活與島上難民,有如平行時空互不交集。Samuele坐船數分鐘已暈眩欲嘔,不難令人聯想難民千里迢迢漂洋過海的艱辛。他自覺視力模糊大感困擾,也似是暗喻島民以至世人對難民議題的視而不見。島上電台DJ全天候播放懷舊金曲讀點唱信,雖與電影有點不搭調,但也正好說明他的世界其實也與近在眼前的難民無關。Samuele的日常生活部分拍起來有時感覺像經過設計,當然無傷大雅,但也可讓我們藉此思考紀錄片的本義。

姜濤 聲夢傳奇 陳卓賢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