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影評

《東京未婚妻》

浪漫新奇中的現實

03年在電影節工作時,很記得在試片室看的《Fear and Trembling》,令人fear 的不是海報上的能劇假面,而是那些在日本職場防不勝防,令外國人不明所以的萬千潛規則。小說原作者Amelie Nothomb曾在日本生活,產量雖多,但改編成電影的為數甚少,繼《Fear and Trembling》後就是這部Amelie的半自傳《東京未婚妻》。

當日本人視法國為浪漫聖殿,深信巴黎的空氣瀟灑過人時,《東京未婚妻》中的愛美麗卻顛倒了既定想像,反過來成為哈日族。愛美麗對日本的熱愛,全因她小時在日本出生及生活過,對這個和祖家比利時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國家深感好奇,決定20歲時要重返舊地好好生活。

愛美麗獨立自信,遇到跟她學法文的日本富二代Rinri,跨文化熱戀側寫二人在關係上的衝突和調適。Rinri帶愛美麗見自己那班同樣會講法文的全男班朋友,Rinri忙於下廚之際,竟要愛美麗不斷製造話題娛賓,充滿荒誕喜感,也凸顯了愛美麗對日本社會習俗的不解和疑惑。Rinri含蓄溫文中暗藏的大男人意識,與愛美麗的直率奔放自由意志對比強烈,冷靜與熱情之間的心理距離跌宕反覆。愛美麗與來自法國的冤家與在加拿大大使館工作的魁北克職員之間的女性情誼,也微妙交代了三個母語同為法文,但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的心理狀態。雖則愛美麗無端到深山思索人生有點無病呻吟,但也無礙觀影趣味,反正最重要的是夠Zen夠抽離。  PS

尋找和成長口淡淡

講大咗,和飲大咗,異曲同工。所謂盜亦有道,sell要有譜,把《東京未婚妻》說成是《天使愛美麗》遇上《迷失東京》,令看官期望太大,自然也落差甚大,帽子比頭大太多了。

想做日本人的比利時少女來到東京,尋找和摸索自己的新身份,這是一個「反尋根」的Coming of Age成長電影。她對東瀛文化充滿迷思,希望自己融入另一個世界,說穿了,都是年輕人成長期自覺與身邊的一切格格不入,寄望憑遠走他方,憑一個冒險歷程,尋找和完善出一個更滿意的自主,或者從一個旅程,更認識自己原本不夠了解的自己。

問題是主角少女愛美麗人在東京,中西「衝突」的所謂文化震撼不是太輕微瑣碎,就是太例牌老調,她和疑似日本黑幫大佬的獨子拍拖,由私人給對方教授法文,變成未婚妻,二人的相處,男女、法日、拘謹與開放、送禮與接受、飲食與溫泉,一切的「疑似文化差異」或獵奇,都屬於久為人知的日本民族性,對一個戀日的女生,理應見怪不怪,而非大驚小怪。

關於自我、身份和成長的尋找,在文化差異之中,一切來得水過鴨背,本片有它少許offbeat的幽默,其他不論是情節或是人物性格發展均口淡淡乏善可陳,更奇怪是戛然便來一個「完」就是結局。或許西洋少女日本的宿命認知,就是忽然地震,一切忽然終結。   畢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