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藝學院的戲曲學院在二○一五年十二月推出每學期一次的「鑼鼓響」,總共有三晚演出,第一晚是粵劇折子戲選段,其餘兩晚上演經典名劇《無情寶劍有情天》。《無情》由我本人擔任總導演,聯同學院內的兩位老師(洪海、鄒麗玉)一起排演這部林家聲先生的首本戲。
原是邀請林家聲先生親自來指導,他另一部代表作《雷鳴金鼓戰笳聲》,林先生非常熱誠,一口答允。當時的想法是,要好好逐一整理出香港粵劇的戲寶,從學習的角度去研究它、演繹它,這樣才不負戲曲學院的藝術使命。想不到還未及九月開學,林先生已離開了我們。帶着一份傷痛之情,最後決定重新排演他曾經指導過演藝學院演出的《無情》,以表達我們對林先生的一份感激和敬意。
今次的演繹,在形式上可說沒有什麼大改動,盡量保持原味。身為總導演,我最主要指導演員,如何深入認識這個戲,包括:重新審視戲中所說的是什麼,角色與角色之間有什麼聯繫,場與場之間又是怎樣建構出戲劇性,甚至演員與演員之間又應該如何互相配合、共同發揮。難得的是,這些原是戲劇的基本常識,在排演一齣傳統粵劇時,出乎意料地非常見效,令大部分演員可暫且放下慣性操練的表演模式,以一雙清澈的眼睛、全新的角度,去看自己所參與的創作。
因為有了這樣的過程,再加上整個表演團隊的努力,今次演藝學院的《無情》呈現出一個「情」字來。情是整個戲的核心,內裏包括年輕男女的戀情,家族恩怨的忠孝情,環境催生的扭曲感情,權力誘發的無情等等。這種種情感透過舞台上的角色,一一迸發出來,觀眾無不感受到,且不自覺地投入於戲中。所以儘管演藝這羣青年演員的表演仍有待更多的磨練,但台上那份感情真摰的演繹,值得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