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岑傲明.視評

【岑傲明視評】港劇往哪兒

專欄
2024.03.22
撰文:岑傲明

whatsapp-image-2024-03-21-at-3-33-51-pm香港國際影視展本月中舉行,首日有大陸平台發布「港藝振興計劃」,未來五年在香港劇集、電影、演出和青年人才培養四大領域投入不低於五十億港元。

計劃名稱是「振興」,只因香港影視正在「衰退」。

單以電視範圍而言,疫情前,無綫是影視展的大戶,一定設兩層巨型攤位,再加上小展台和大屏幕,一連兩日羣星拱照的記者會,令人引頸以待的預告片花,跟大陸平台宣布合作計劃,輸人唔輸陣;二○一七年更有ViuTV和奇妙電視同場挑機,一度令人以為電視台大戰一觸即發。

意想不到,二○一九年社會運動和二○二○年開始疫情,無綫元氣大傷,轉盈為虧;ViuTV於二○二一年氣勢如虹,但受二○二二年墮屏事件打擊,洩了那道氣;奇妙電視名字改了又改,從開電視到HOY TV,每次似有大動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更久久沒有再開劇。

去年影視展復辦實體展,作為大台放棄參展,官方說法防疫措施剛剛撒回,不想倉卒參加。今年時間不倉卒,但不再像以往大手筆用特裝巨型攤位參展,而是平平無奇一個標準攤位,除了一個Tvbuddy擺設和印有無綫標誌的佈景,基本空空如也,有桌椅但沒人招待,攤位只有二維碼,內藏無綫中期節目巡禮於五月三十一日舉行的資訊。這跟去年回應傳媒查詢缺席影視展如何向外地買家推介新劇或節目的官方說法相約:「每年均有節目巡禮供傳媒及客戶了解無綫最新及製作中的作品。」然而,影視展目標是賣片,節目巡禮目標是賣廣告,兩者作用不同。為何對近年的無綫來說,寧願辦中期巡禮也不花費向潛在影視內容買家展示實力?

Netflix版本《三體》剛剛上線,作為導演之一的香港影人曾國祥最近接受訪問就說出了重點:「現實就是,劇集的範疇內沒有人要廣東話的作品。」這是如此殘酷又直接的說法,就是參加影視展作用不大,事實是港劇沒有海外市場。

香港曾經是電影出口基地,成龍功夫電影迷倒日韓歐美影迷,韓國人至今依然情迷《英雄本色》,傳聞去世的鳥山明也要說一句沒有《醉拳》也沒有《龍珠》。港劇即使最輝煌之時,似乎都不曾有港產片這個影響力。不過,即使港劇未必有太多外國人青睞,無綫劇曾經擁有全球華人市場;以前,遠至歐美有租借錄影帶和影碟,也有衛星電視台TVB8,移民留學靠無綫劇思鄉,華僑二代靠無綫劇學廣東話;至於亞洲地區,無綫曾經是台灣TVBS大股東,劇集有渠道在台灣播出,又跟馬來西亞合辦Astro華麗台,在星馬華人市場的受歡迎程度足以每年舉辦頒獎典禮。最風光之時,無綫產量極高,製作不必然在翡翠台播放,例如為海外市場拍攝電視電影,有些劇集以服務海外地區為先,例如二千年代的古裝武俠劇。 俱往矣。此消彼長。互聯網正版盜版,全球影視一體,看外語劇比任何年代都方便,大家也習慣看字幕。這令本來仿歐美專業劇但本土化的無綫失去預算,因為母語劇優勢再無必然,加上廣東話族羣愈來愈少,連馬來西亞Astro華麗台都變成AOD,不用持續供應港劇,觀眾選擇由歐美日劇,擴展到韓劇和泰劇,以及大陸和台灣製作的華語劇。別少看大陸的華語劇,仙俠題材早就打開亞洲市場。

古裝武俠的製作一早追不上地大物博的大陸,無綫工廠化批量製作質素趕不上OTT年代精品化,據悉Viu TV製作費更低。這是花錢的影視年代,無論是國際OTT或大陸平台都財雄勢大,無綫不得不跟大陸合拍劇去加大製作規模,題材往往是警匪、律師、醫生和商戰劇。無他,這是大陸金主認為港劇最擅長的範疇,《新聞女王》也是港劇成功過的行業劇加宮鬥劇的混合品。

以往大陸觀眾認為港劇「洋氣」(即時髦和時尚),但隨着大陸急促發展,影視明星跟國際品牌合作,港劇「洋氣」不再,反而有點「土氣」。港劇於大陸的尚餘優勢,除了帶有「童年濾鏡」的情懷,就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的特殊性,金主期望能夠於大陸審批制度裏打擦邊球,若大陸劇的司法和執法要求百分百政治正確,港劇可以容許百分之九十九正確,大家就期待那一個巴仙帶來的不同。

同理,香港網民把《亞洲超星團》當一般無綫節目取笑,卻看不穿節目是大陸平台為規避「限秀令」借無綫出面舉辦的選秀,LOONG 9的團名很可能不由無綫決定呢。無綫正在掙扎求存;他們派員參加《亞洲超星團》,乃希望為自家藝人打響大陸知名度,希望延續炎明熹於《聲生不息》之路,可惜節目受歡迎程度一般,入團三位港人的觀眾緣亦有待提升。

無綫矢志選擇北上,但港劇是否只有北上這條路呢?主攻國際OTT是否選擇?值得留意的是,無綫劇《鐵探》至今仍在Netflix上架,另一套曾經上架但已下架的獨立港劇,是正在拍攝續集的《反黑》。無綫和ViuTV沒積極發展國際OTT市場,跟他們本身有海外平台有關。無綫堅持推銷自家TVB Anywhere盒子,Viu的OTT業務於東南亞成熟至跟Netflix拗手瓜,網絡至西亞和非洲,因此都不願意以平價供Netflix上架。

最值得參考是台灣路。台劇曾因為台前幕後北上而陷入低谷,但於二○一九年透過於國際平台反彈,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和《想見你》打好根基,一直向上,Netflix長期有台灣原創劇。當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台灣文化部資助才成事,香港電影發展局去年推出「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也是同一思維,上周公布十個入圍計劃進入第二階段,每項目獲得一百二十萬劇本開發費繼續前進,不知最後能否做出成績呢?

陳卓賢 姜濤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