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有一個感覺:我喜歡這套電影但我明白為什麼你不喜歡。
一對男女,沒有什麼背景戲劇,只有在市郊簡單的生活和相處,親親密密的,然後,有一天,他死了。她傷心欲絕。他變成了鬼,披上了一張牀單,繼續人鬼殊途的《再見魅了緣》。
他在生時,家中間中有點怪異,似有鬼魂靜靜地、靈異的存在過。他們也不深究。
原來他捨不得她,和人世,留戀凡間,回到舊居,靜靜看着為他的死亡哀傷得可以的她。
導演矢志不渝地堅持自己的art-house film風格,長鏡頭用得不遺餘力,看他如何從靜止的屍體變成會動的鬼魂,靜止的時間極長,長鏡頭使用的耐性,很容易超過看官的極限。而且一再使用,如此默默地,像CCTV的看着人間,觀望愛人的鏡頭,情緒不多變化不大,看多了嫌悶、也膩,我明。
但女主角一場喪偶後痛悲裏一啖一啖把整個批吃完,沒有說出口的心痛,和血吞的永訣,聚焦看她食批吞痛,沒有療癒之感,只會有種愈吃愈痛之味:她彷彿喪失了自理情緒及明白食慾的基本能力。整段長鏡頭的吃呀吃,差不多有Bela Tarr的生命詩意張力。
我喜歡的不是溫柔觀察式長鏡頭,鬼魂不是《柏林蒼穹下》從高處守望着情人的天使,我喜歡是電影對存在、時間、人性、記取、遺忘及歷史的細味。
不論是短暫還是永久的離開,我們總喜歡留下一點什麼,被人記得,讓人記起,要自己存在過,意圖「離開而沒有消失」,他死了,她終於振作,生命還須繼續,他不喜歡,但他已是鬼了,鬼可以做的,是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穿越時空,眷戀過去的一對「我們」,然而鏡頭再長,留戀再深,自己化成纏繞自己的鬼,生命終了,時地還是不留人。她搬走了,有新歡了,記得你不記得你,都是必須的繼續。
悠悠執着,慢慢接受之中,本片是關於放下和普渡,未了,還須了。
■ 畢明評語: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