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是香港人不會忘記的日子。「風之后」李麗珊在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為港實現「零的突破」,憑着滑浪風帆「搖」出歷史第一金,奪得香港歷史上首面奧運會獎牌,消息轟動香港。
李麗珊
九六年適逢奧運一百周年,香港派出二十三名運動員角逐九個項目,當中李麗珊被視為獎牌希望。當屆女子滑浪風帆賽事,共有二十七位選手爭奪,比賽原定十一場,因天氣惡劣臨時縮減至九場,每位參賽者可扣除最差兩場成績,而決定最終名次。李麗珊前六場從未跌出前四名,最終在第八場奪得第一名後鎖定冠軍,為香港摘下自一九五二年首次參戰奧運以來的首面金牌,衝線一刻她振臂高呼,登岸後激動地與教練和隊友黃德森(現在的丈夫)擁抱。奪金後,更激動說出「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成為傳頌一時的名句。
李麗珊
當時全港所有電視台從她落機抵港一直全程直播,她居住的長洲舉行萬人祝捷會。為表揚李麗珊的成就,地鐵公司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將原擬稱為「大角咀站」的名稱命名為「奧運站」。本地動畫《麥兜故事》更將她與啟蒙教練兼舅父黎根作為故事中角色,讓港隊學習其發奮向上的精神。二○○八年,李麗珊於北京奧運會為香港區火炬接力中擔任第一棒火炬手,從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手中接過奧運聖火,同年推出著作《逆風而上 — 李麗珊》。
李麗珊
之後,珊珊分別在二○○○年悉尼奧運取得第六名及二○○四年雅典奧運獲第四名,雖無緣再染指獎牌,但她的堅毅精神,被封為「香港精神」典範,依然為本地體壇帶來深遠影響。多年來獲得多個國際比賽獎項,英語流利、擁有澳洲坎培拉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的她,退役後沒有離鄉別井掘金,而是選擇植根香港,當全職家庭主婦相夫教女。每逢大賽則充當精神領袖,站出來為香港運動員打氣加油。
李麗珊生於香港,為長洲原居民,早年就讀長洲官立中學,
自小在舅父黎根的指導下練習滑浪風帆,十七歲開始參加比賽,
十九歲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教練是艾培理。
九二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滑浪風帆比賽,李麗珊首次出戰,
因缺乏經驗及狀態不穩,最終僅以第十一名完成賽事,
其後參加過奧林匹克運動會、曼谷亞運會、
悉尼奧運會及雅典奧運會等,當中九八年曼谷亞運會,
李麗珊再度為港增光,輕鬆贏得金牌。一九九九年一月,
她與同為香港著名風帆運動員的黃德森結婚,被視為模範夫婦,
分別在○五及○七年誕下女兒黃希皚、黃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