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trive is to shine」,陳念慈從香港羽毛球代表隊成員,到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訓練學校校長,過去是雄霸羽壇的金牌運動員,現在專責培養本地見習騎師,人生不同階段,處身不同位置,都憑着運動員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精神,努力向前,發光發熱締造閃耀人生。
晨曦第一道光射進沙田馬房,少年見習學員已經開始他們的新一天,為馬匹探熱、檢視每匹馬的飼料桶、為牠們洗刷後,陸續上馬開始訓練,上課、體能訓練等有規律又有系統的課程安排,從二○○六年陳念慈出任校長至今,已經運行了十多年,目的是希望以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方式,提升香港騎師的技術及地位。
香港賽馬會正招募新一屆「賽事見習學員」,希望為具備策騎天分的青少年提供機會;陳校長的白色T恤和學員們的橙色制服,背後都印着「To strive is to shine」,當初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一句﹕「可不可以將香港騎師訓練為世界級運動員?」打動她接下校長一職,「運動員有一種愛挑戰,不想輸的心態,雖然我對馬毫無認識,不過當時在體育學院已經任職十三年,一切開始上軌道,新挑戰對我來說有一份使命感,希望幫助香港騎師的未來發展。」
陳念慈曾經連奪九屆全港羽毛球賽女單冠軍,代表香港參加奧運奪混雙銅牌,又曾在世界錦標賽贏得混雙冠軍,閃耀羽壇至今仍然後無來者,「九○年我打完告別賽正式退役,當時曾經巡迴六十多間學校舉行分享會,題目是『一步登天是否神話?』,不論打羽毛球做金牌冠軍,還是現在做校長,我認為世事從來沒有一步登天。」當初在去與留之間,她足足掙扎了四年,「作為運動員,很難知道什麼時候是高峰,日常生活圍繞比賽,全港賽、亞運、世錦賽、奧運,不會有時間讓你停下來思考未來,會不斷向前走,運動員的不服輸心理,很想看自己可以走到哪裏?可以爬多高走多遠。」
陳念慈十三歲已經做全港冠軍,中學畢業進入教育學院,畢業後回母校任職體育老師,但她念念不忘讀大學,申請美國春田大學獲取錄,可是一個又一個的賽事,一面又一面的金牌,令她將大學計劃一再押後,直到春田大學寄來最後通知,如果再不入學就要取消學位,「當時羽毛球方面,我還有一些金牌夢沒有實現,但金牌的追求可以說無止境,大學同樣也是我的夢想,如果再不把握就沒有機會,那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最難是決定的一刻,老實說自己也怕會動搖,當時記者朋友幫我搞一個告別賽,讓所有人知道我退役,也讓自己下定決心。」
當年她的退役,被形容為最光輝之際的急流勇退,她笑言去到美國哭了兩天,因為有太多的書要讀,沒有時間為思鄉感傷,「我比較幸運,退役後離開香港去美國,在那邊沒有人認識不會有包袱,我覺得成功不能一步登天,但從高處走下來,只要鼓起勇氣走出第一步就可以了。」退役後她有十年時間沒有打羽毛球,以免在球場出現令身份混淆,也不想被挑戰,直到近年才開始再拿起球拍,最近與與哥哥組混雙到台灣,參加當地最大型的業餘賽事「清晨盃」,結果取得亞軍。
美國大學畢業回到香港,她在體育學院新成立的商務營運部門擔任經理,「第一天上任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新部門加我這個新人,當時真是苦不堪言,上班一個星期,因為壓力大患上俗稱的『鬼剃頭』,看着頭髮一把一把甩下來,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最後是靠運動員不認輸的精神跨過了,最大感受是日後就算有其他難關也難不了我。」三年商務經理後被任命為運動員事務經理,她從香港大學開始,將運動員入學計劃引進大專院校,「我的經歷讓我明白人生有不同的難關,有時很努力也不一定過得了,這個時候,只要旁人肯扶一把,就有可能令你跨過難關,所以我希望做扶人一把這個角色,尤其對運動員,因為我曾經是運動員。」
這位陳校長另一個出名之處,是她最喜歡叫學員買樓,個個學員從學校畢業,都努力賺錢以買樓為目標,陳校長哈哈笑說﹕「不是我逼他們買樓,學校其中一個課程是教他們理財,每個學生都要交理財報告,我看到上面寫買車就擰頭,因為車有折舊不能保值,但買樓可以保值,剛好他們個個都以買樓為目標。」她透露當年做運動員,正是足球由盛勢步向衰落的年代,眼見不少名將,退役後因為經濟欠佳生活也成問題,令她明白運動員這個行業沒有太多保障,所以一定要懂得為將來計劃和打算。
「我很小已經開始教人打波賺錢,那個年代政府對運動員沒有太多資助,每次去外地比賽都是自費,行李箱除了球拍和羽毛球外,最多就是米粉和即食麵,我記得有次去法國比賽很想吃碗飯,去到飯店門口看着一碗飯的價錢,再想想自己荷包裏的錢,眼淚已經流下來,實在不捨得吃,最後流着淚回酒店用滾水沖包米粉食。」經歷過缺錢的日子,她更明白理財的重要,希望學生們賺到錢也懂得積穀防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