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遺症才是主角
和從事戲院排片工作的友人談起,她說根據經驗,災難片在香港通常反應極佳,原因有可能是香港觀眾看完後會倍覺自己很幸福,不用為天災擔驚受怕。當然,這個說法難以驗證,但大家看災難片都是愛看它有幾災難,彷彿愈災難就愈好看,這一點也似乎是不能否認。
坦白說,我從來對災難片的興趣不大,原因正是無論有幾大天災,主角總是令人目眩的CG特技,人的故事總是要讓路給大場面大破壞。《八級大地震:命懸一劫》宣傳資料形容電影為歐洲版的《加州大地震》,相信就是為了刺激觀眾入場意欲。當年看《加州大地震》時我頻頻望錶,可幸的是這部挪威地震片完全不是荷李活式套路。北歐始終是北歐,即使是同樣拍災難片,也一樣可以拍出不同於主流大片的風格。
《八級大地震:命懸一劫》其實是部續集,上回的《驚逃駭浪》以海嘯為題,地質學家Kristian(Kristoffer Joner)和家人在海嘯中得以保命,今次Kristian從昔日同僚手中得到精密研究,指出挪威將面臨毀滅性的大地震。電影並沒一開始不久便立即營造地震,相反,頭一個多小時的篇幅刻劃的盡是Kristian在海嘯過後經歷的情緒困擾和自責。他面對妻子兒女時之所以出現掙扎和矛盾,全因他認為自己過往做得不夠,寧願犧牲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奮力將即將發生的地震警告傳達地震局。和一般災難片常見的英雄相比,Kristian的內心痛苦而脆弱,面對家人的懷疑和地震局官員的不信,他承受的壓力也是超乎想像,令角色更有感染力。
戲肉部分的地震場面,其實佔電影篇幅不算多,電影選取奧斯陸歌劇院及摩天酒店拍攝,摩天酒店在地震中近乎崩塌,CG效果絕不輸荷李活。Kristian到傾斜中酒店頂樓營救女兒,也成功營造驚險感覺。美中不足的是當地震即將發生,Kristian在地震局官員不相信他的情況下並沒通知警方及傳媒,反而是報警說兒子身處的大學有炸彈,確保兒子能及時離開現場,劇情上未免不合邏輯。雖然如此,《八級大地震:命懸一劫》能在天下千篇一律的災難片中另覓蹊徑,集中描述角色面對的災難後遺症,拍出獨特的北歐冷冽氛圍,已屬難得。
PS評語: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