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一一地震後,網上看到一段由日本演員渡邊謙唸的詩,附中文字幕,據說用以撫慰日本人心靈。大概天災剛過,聽了的確讓人心靜,那時還不曉得宮澤賢治是誰。
後來朋友退休,發來這首詩,但沒任何附加說明,可能用以表達心吧。這時才真正逐句看,逐句想。此詩本來無名,好像是收錄在詩集後,才正名叫《不輸給雨》。因為是作者送給自己期許自己之作,最後一句說:「我就是想成為這樣的人」,我也檢閱對比一下,看看兩種人有何不同。
「不輸給雨/不要輸給風」,這雖是比喻,還好,我不怕淋雨,只是愈來愈怕濕身後不能馬上弄乾,容易得病。「不畏雪天酷寒及夏日炎熱」這,我怕熱又畏寒,麻煩得很,原因不是我難伺候,實在是沒有做到以下一句:「保持健康的體魄」。
「別無所求/絕不動怒」,我有所求,但所求若不可得,也無所謂,已經到了把一切慾望當遊戲的階段,玩玩而已,沒得玩也未必不好。可是牽涉到不止我一個人的事情,所求太多,也是一個永不止息的追求,秉性如此,沒法。以致很難做到「絕不動怒」,而且人愈來愈躁,動不動就開罵,有時也分不清,罵是為了對大局有幫助,抑或有點貪圖發洩情緒之後的快感。又因此,做不到下一句「永遠恬靜的微笑」。誰不知道,遇上愈嚴重事情,愈要冷靜,只有微笑,才不會講錯話,才不會好心做壞事。
「不管遇到什麼事/凡事保持客觀/仔細去聆聽/去了解/然後銘記在心」,這也是典型的知易行難,遇到荒謬醜陋事,保持客觀,即是要我站在某些魔性畢露的人去想,但其實又沒什麼好想,正正反反翻來覆去,也只落得比噁心更噁心。客觀?觀測了那麼久,早已有成見,這成見已成定見,我相信但凡是個有主見的人,對某些人的主觀,才是最客觀。
仔細聆聽?每有這類妖言,何止仔細,聆聽過後,只能嚴辭駁斥;去了解?是啊,有時也很想了解,有些本該「別無所求」的人,何以甘願作賤自己,巴不得用筷子緊緊夾住他們的中指,幹嘛有人不做,要做鬼。然後銘記在心?這種百鬼日行的現象,我只想能忘則忘。
可是,這麼善忘,卻一定會輸給這時代的風風雨雨。為此,真的無法做到「在原野松林的樹蔭中/有我棲身的小小茅草屋」「北邊若有爭吵、興訟,就去告訴他們:別做這種蠢事」,有些事,不爭一爭,吵一吵,任真相不明不白,才是蠢事。
這麼細數下來,難怪,就是因為做不到,那時聽了,才覺得舒心,恬靜。人總是有個做不到的境界,放在面前做誘餌,才覺得,明天,還有更好的可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