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電影電視,見到故事有角色是廣告人,不論是否主角,心中都要笑出來。點解那個人的職業明明跟我一樣,卻完全不像我熟悉的人和行業呢?
銀幕上的廣告人,首先永遠都是疑似青山走犯的。他們行為誇,舉止喪狂,不論男女,尤其是在會議上,尤其在做presentation時,總是drama king與queen集一身的,為了賣橋賣武一樣,差不多心口碎大石地肉緊,又整套虎鶴雙形拳都要耍出來似的。至於嗎?廣告行當然也有比較出位的性格巨星,但正常人還是居多。
電影中的廣告人永遠住在最有型的家居,肉眼目測,住所格調與官職收入不相稱,個個都是Elle Decoration的示範單位,非常令人羨慕。美國電影的廣告人尤其是,不算太高級的創作人,總住海邊萬呎落地玻璃大宅,讓你覺得入了廣告行是沒錯,錯是生在香港。
我認識的外國廣告人,也不是這樣的,stereotype一字誤人甚深。於是我想,除了廣告行,是否其他行業,都一律被嚴重典型化形象扭曲,其實現實並非如此?
譬如律師,是否並不是只有《The Good Wife》和流氓律師兩款,會否有些不會常有生命危險、又或者經常通街被打的呢?
醫生,是否總是得《Grey’s Anatomy》那些男女關係那麼混亂,《怪醫侯斯》那麼奇難雜症醫不死當你贏?
警探,又是否必然得「霹靂火」和《神探阿蒙》Monk兩條路,不是火爆剛烈,就是怪雞強迫症?
貨架上總賣這些,現實不是吧。
照電影電視看,現實中與戲劇裏落差最大,最不逼真的專業,可能是:議員。
大部分虛構故事的議員,不是不畏強權,正義化身,就是腐敗貪權,很少以蠢為本。本地的議員,常是笑料來源,愚笨程度令人咋舌。大概,都不是議員的錯,是stereotype令大家期望錯了,真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