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星陣

劉錦玲:非批判式的溝通

專欄
2019.01.26
撰文:劉錦玲攝影:劉錦玲

20star01b

20star01a

 

未入演藝圈工作前,我曾修讀過一些心理學課程,近年終於完成學士課程,我主修的科目是社會學,副修心理輔導。今日很開心能和《明周》讀者分享一種溝通技巧─非批判式的溝通方式。有意改善人際關係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看看是否有效。

在未談「非批判式的溝通」前先分享一個「批判式對話」的例子,來點出其局限性。阿甲批評阿乙在社交媒體分享太多個人感受,認為阿乙應多分享生活相片和生活點滴,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但阿乙的個性是喜歡用文字來表達個人感受,不喜歡在網上公開分享太多私人生活相片或點滴。對於阿甲如此「教導」,阿乙非常反感,逐漸和阿甲疏遠。其實,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阿甲在並不熟悉乙的為人及個性,便貿貿然下定論,得罪了別人仍不知,覺得自己的一片好心不被重視和接納。最後阿甲因心生不忿,轉而報復式的謾罵和攻擊阿乙社交能力低,不受人歡迎等等。其實,類似的爭拗事件時有所聞,阿乙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和熟悉的人分享個人感受,沒想到被阿甲否定之餘,還「老闆上身」般訓斥。批判性的對話,令大家原來脆弱的關係提早結束,不再溝通互動了。

批判式的溝通方式的弊處,是令對話變成一場角力或是競賽,贏輸當中總有一方受到情感的傷害,而減少或拒絕再溝通。批判的人可能以為自己是在給予意見甚至是幫助,但其實可能是想宣揚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多於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及情況。另外,用批判式的說話,很多時是會越過別人的界線,令人難接受及覺得不被尊重,尤其是某些觀點及取捨,並無絕對的對錯之分。而「非批判性的溝通」,相對來說是一種令人感到舒服的交流方式,這種溝通的重點,是給予別人意見的同時,仍看重對方的感受和處境,雙方交流時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低之分,聽的人才會容易坦誠分享感受,進而願意有更深層次的交流。若說的人思想及態度上已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指指點點的批評教導別人,這樣的溝通很有局限性,有些人會唯唯諾諾敷衍應付,亦有不少人選擇保持距離或拒絕交往免受傷害。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好好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非批判性的聆聽」和「非批判性的談話」方式吧!

莫文蔚 聲夢傳奇 姜濤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