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大部分人,尤其是喜歡看書的人,都會想到村上春樹,因為這是村上春樹於一九八七年出版的超級暢銷小說名著,風靡萬千讀者。故事講述主角渡邊徹,乘飛機到達德國漢堡機場,降落時聽到機上播放着背景音樂—由管弦樂演奏The Beatles(披頭四)於一九六五年所發表的名曲《Norwegian Wood》《挪威的森林》,因而回憶起十八年前與兩位女孩子的感情糾葛。事實上,書本的譯名,就如歌曲的中文譯名一樣,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連帶王家衛的電影名作《重慶森林》,也有可能是這個美麗誤會的延續。
Norwegian Wood會被譯作挪威的森林,是因為Wood解作「小森林」,但也解作「木材」。根據當年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尼)及John Lennon(約翰連儂)這首作品的歌詞內容,意思是指「木材」,而不是「森林」。
這首由John Lennon主唱、Paul McCartney和唱的歌曲,內容大意是男主人翁認識了一位女伴,她邀請他到家裏過夜,並介紹了以挪威木材裝飾的家具。“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他們把酒談歡到凌晨兩點,“I sat on the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We talked until two…” 然後女伴說:「是時候睡覺了」,“It’s time for bed”,但只是各有各睡!她還將男伴趕入浴室,要他睡在浴缸裏!一宿無話,男伴一覺醒來,女伴已離開上班去了。“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男伴怒火中燒,真的點了一把火,燒掉了家中的挪威木製家具裝飾。這可能是男主人翁心中的「迷幻怒火」,為報復而開的玩笑罷了,不會真的放火燒屋吧?!
Beatles的歌曲《Norwegian Wood》也真的有一種感覺迷幻的配樂,當中的主打伴奏樂器—印度Sitar(西塔琴),是當年Beatles成員George Harrison(佐治夏里遜)專程到印度跟隨Sitar大師Ravi Shankar(拉維香卡)學藝,隨即第一次配入披頭四作品裏,而且陸續影響了其他樂隊如The Rolling Stones等運用Sitar入曲,造就了六、七十年代樂壇流行的迷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