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喫包的流言(二)

其他文章
2016.01.25

早陣子,跟來自日本的好友和一些香港朋友到澳門一遊。此行只留了一個晚上,我和日本朋友都是早起一族,決定早上七時許到紅街市附近逛一下,順道到香港早已被遺忘被淘汰,完全地消失了的傳統茶樓去飲一個真正的「早茶」。傳統茶樓的魅力,對於許多今天習慣了事事「精品高尚」的消費者而言,恐怕完全只在於它的舊時代感,只在於可以拍一張背景懷舊的自拍照,擺出把手中一杯茶瞎當是香檳那樣高舉的勝利旅人姿態。茶樓裏的點心,多數人其實都會覺得粗糙難吃。

難吃與否,在消費者的層面角度,實在太過是一件關乎主觀個人見解的事,完全沒有可以理性討論的餘地,也無這個需要。因為太多人已經被現代消費主義荼毒得只懂帶着某種所謂「正常」和「趨時」的期望,完全不去理會每家食店都是獨立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精神面貌個性氣質這事實。許多人上館子,懶理你做的是什麼地方什麼時款的菜,只當人家是你的私人家廚一樣,奉旨要煮出迎合你個人口味的菜餚才滿意。就是這種扭曲的惡霸消費心理,令至有走進川菜湘菜餐廳卻要求完全不要吃辣,或者走進傳統法式甜品店裏卻要求少甜這種無知無禮的荒唐事。

那天在澳門「飲早茶」,拿了一籠叉燒包。包的樣子粗獷懷舊,風味和茶樓的感觀完全配合。那一隻已經微微放涼了和放乾了的叉燒包,除了教我憶起兒時老人家講的,廚師口含清水噴在包上才拿去蒸,因此一定要剝掉外皮才可以吃的傳說之外,看到包裏的餡料,再令我聯想到另一個傳說──叉燒包裏面的肉餡,其實不是真叉燒,只是豬肉混入了味道近似叉燒的醬汁而成。

為了這個從小就種在心裏,卻一直無法解開的疑團,我曾經在萬能的互聯網上,苦苦尋找叉燒包的做法,希望從中可以找到一些有關這個傳說真偽與否的端倪。結果當然是沒有最混亂,只有更混亂;為了要讀懂奇詭的語言文字,和釐清因為左抄右抄而出現的荒唐錯漏,就幾乎用盡了所有精力。結果只領悟到互聯網絡不是不萬能,只不過這句話,在外面的世界外國的語言範圍裏,才大致有效和真確。在中文的互聯網絡世界,雖不至於萬萬不能,也暫時只是軟弱無能地假裝着超能。不過,對於一個普遍地不自由,人人都要偷偷到竹籬笆外窺探世界的網絡國度,的確不能要求太多。

最後,幸好有一次趁機找着了一位高人,不顧一切以下犯上問個究竟,終於破解了我多年來的疑惑……(下期續)

姜濤 星級企業大獎2020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