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是中國傳統治療手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可治療簡單常見病,適合0至12歲的小朋友,家長在經絡穴位,施以不同的推拿按揉,還可以增強小朋友免疫力,促進成長發育,註冊中醫師駱曉瑩針對腸胃不適,感冒咳嗽和傷風鼻塞,教家長透過手法推拿,幫小朋友舒緩不適。
一) 摩腹—舒緩腸胃不適
小朋友容易消化不良肚子痛,有時吃多了冰凍食物,又或者食太多就會肚痛不適,嚴重當然要求醫,但家長也可先觀察,了解是否因飲食不當而起;小兒推拿中的「摩腹」,可舒緩腸胃不適及消化不良,將手掌放在孩子肚臍上,順時針方向由內至外慢慢推摩,到腹部邊緣為止,重複做一分鐘左右,小朋友腹部温暖就可以,對暴飲暴食後促進腸道消化很有幫助,腹瀉後也能盡快平衡胃腸道功能。
如果小朋友有肚痾、肚瀉問題,同樣可以透過摩腹改善,不過按摩時需要逆時針方向,由肚臍位置由內向外推摩至腹部邊緣,推一分鐘至腹部温暖。
小朋友傷風容易鼻塞,「黃蜂入洞」是小兒推拿常用的手法,對外感風寒、鼻炎、鼻塞流涕,呼吸不暢有一定功效;一手輕扶孩子頭部,另一手的食指及無名指,輕按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反覆按揉轉動100次,然後再按揉額前印堂穴,眉尖攢竹穴,對舒緩鼻塞及鼻水大有功效,揉按時家長的手法以輕柔為主,不要太大力弄傷或弄痛小朋友。
小朋友感冒時,晚上因痰多或鼻水倒流,容易咳醒影響睡眠,可以在孩子左手無名指末端,從螺旋紋面反覆推向指尖,約推90至100次,推動時手法要輕快,節律要均衡,以推到皮膚潮紅為止,有化痰止咳和疏風解表效用。
膻中穴在人體正中線,兩乳之間,家長雙手用拇指,從膻中穴向外分推,如果有痰的話,可以用雙掌搓兩脇,左右旋轉搓至微微發暖,可以寬胸理氣,宣肺止咳;如果仍然有多痰情況,可以用拇指指端,按揉鎖骨之間內陷處的天突穴,看小朋友能不能將痰咳出來。
揑脊是中醫按摩療法,小朋友趴在牀上,家長雙手食指和拇指揑拿肌膚,從尾龍骨位置由下至上,交替揑拿重複三次,目的刺激五臟六腑的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增強小朋友的抵抗力
駱曉瑩—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小兒推拿證書,香港中文大學疼痛學管理證書,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全科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