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的戲院重開仍然無期,沒有阻礙我正在全速進行的電影後期工作,因為《阿媽有咗第二個》將會率先亮相日本,在大阪亞洲電影節放映。收到消息的一刻,實在相當興奮,也因為自己對這個電影節有着特別的情感。2017年我的第一部作品《29+1》也獲邀請參展,當時還有機會親身飛到大阪出席一連串電影節活動。不過最難忘,要算是坐在戲院和其他日本觀眾一起觀賞電影。雖然在這之前,我已經去過美國的電影節,經歷過外國觀眾以英文翻譯字幕觀看作品,但在大阪看到銀幕上出現「日文字幕」,感覺實在很神奇,也很激動。

我雖然不懂日語,但從字幕出現的節奏我感受到電影翻譯員的用心;再偷看現場其他觀眾反應,看到他們會笑會感動會落淚;到了戲中「早班火車」一幕,一起歌,想到電影帶着家駒的聲音再一次「回到日本」,我瑟縮在戲院座位哭崩了……電影就是這樣的神奇,在漆黑的戲院中帶領觀眾穿越地域和時空。放映後很多觀眾走到我跟前告訴我如何喜歡這個屬於香港的故事,也很「鍾情」香港的電影。其實這不就等於香港一樣有影迷,即使不懂日語,也同樣迷戀日本電影,同樣通過字幕翻譯,進入另一個文化 -- 因為共鳴的是故事,是情。

這個小道理看似人人都明白,但真實感受到這種交流,真的很震撼。尤其是創作人經常會考慮(或被逼考慮)作品要面對的市場,甚至被要求改變劇情去迎合觀眾。自己當年寫《29+1》舞台劇,重演兩三次之後,也曾經渴望過可以走出香港演出;在試探可能性後,聽到的反應是:「你這個『那麼香港』的故事,其他地方觀眾不會明白的。」也有接收過一些建議,要我改這改那,讓某些地方觀眾更有親切感。多年之後,這個創作以「電影」的緣份去到不同國家,首先證明了「香港故事」不只香港觀眾才會有共鳴;反而我們可以通過創作把屬於香港的東西帶到全世界。

我的第二部電影將會再次和日本觀眾見面,因為疫情我無法親身感受現場反應的確有點遺憾(而且這次電影節放映可算是電影的全球首映啊);希望當地觀眾會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電影入面的廣東歌曲,也喜歡我們的演員 -- 今次有他們早已認識的毛舜筠,也有他們相對陌生的姜濤和柳應庭;兩個在香港人氣絕對頂尖,希望他們的魅力可以蔓延到海外,貫徹他們那份「衝出香港」的決心!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