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或茶,成為一個選擇時有點糾結的問句,也變成口味的二分法。但每次吃完了套餐,問我咖啡或茶?不覺得有得選,唯一糾結是可不可以都不要,給我別的。

或者更挑剔一點,反問你給我的茶,不是我那杯茶,你們最多能給我選擇的是,咖啡裏有多少奶和糖,或兩者都不要,茶呢,最多是要不要檸檬。只給我不大喜歡的咖啡與紅茶,再問我想要哪個,真有點像中央限定的普選方案。

雖然與咖啡一向無緣,也相信必有其學問,現在頗流行烹調咖啡的課程,咖啡癮發作,要在外面隨時喝上一杯,連鎖店也多的是,比起茶,茶餐廳供應的奶茶檸檬茶,水平不說,光進去喝那一杯,不知有多尷尬。

最近聽到一個台灣的說法,喝咖啡是用來裝潮流的,是喝給旁人看的,也有人調侃到「文藝青年」身上,說何謂文青?不務正業或無業在身,有閒待在裝潢得很有型的店,旁邊擺放一堆不大會看的書,最後裝很會品嘗咖啡,不知誰跟咖啡與文青有如此深仇大恨。

喝咖啡很中產,這說法由前財政司司長發揚光大,再加上看法國電影,果然與文青是一組的。的確很難想像在家裏看杜魯福,擺開陣勢,泡一壺普洱,那畫面不像樣,紅茶還可以,至少沒違和感。

吃什麼就是什麼,喝什麼也可以像什麼。每天醒來一定要關了杯咖啡進肚回魂的不計,有些人喝咖啡是喝氣氛形象,跟中產、文藝、浪漫是個套餐。若說用帶描金線的瓷杯,從銀茶壺倒出來喝英國下午紅茶,那是上了年紀貴婦的茶,跟咖啡又不一樣。

可惜這兩樣我都無感,尤其是英式紅茶。少時沒條件講究,見紅茶也有分大吉嶺、早餐紅茶……忘了更多不同名稱,可惜每一種都同一個味道似的,太濃則苦澀,太淡則有色無味,還要加糖?最討厭在茶裏加糖,要喝甜的幹嘛不吃冰淇淋奶昔?茶要求純粹,若茶本身已經有不可取代不能混雜的真味,加任何東西都是破壞,或者掩飾自身不足。好的茶,每一泡都有不同口感,我就沒聽過沒試過紅茶愈泡愈有層次的。

如果說把飲料當品味氣質的道具,中國茶的器具,喝起來的姿態,才是最佳選擇,是自古以來與裝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香港人認真地喝中國茶,已是上一代的事。一想到普洱香片,印象就是一盅兩件,環境吵雜,最糟糕是最難入畫的龍與鳳,都喜歡挑戰難度,成為裝潢的重心。中式設計,細節最重要,差一點,就可以由雅變俗,舊式茶樓不爭氣,愈發跟文青中產遠離。新式中菜酒樓裝潢走中國風的很多,但那是去吃,跟喝沒什麼關係。

沒法,若要以喝什麼去表現文青中產種種,總之是潮與型,最終選擇也不過是:咖啡或茶,英式紅茶的茶。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