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夕:禪與好禪

林夕.也無風雨也無晴
2019.02.09

若問人:「你覺得禪是什麼?」

第一個可能會答:「蟬?蟬鳴?寒蟬效應?」

雖然此蟬不同彼禪,蘇軾有禪詩一首:「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問的是究竟琴聲是來自彈琴的指頭還是被波動的琴弦;若再問這問題究竟想表達什麼禪理,也不太玄。琴聲只是一時的、從人自我意識裏聽到音色之色,只有在條件備足時,即所謂「因緣和合」而產生,缺了主動的指頭與被動的琴弦,還有琴的共鳴箱,都不會發聲。

那麼,蟬鳴現象,也可以問類似的問題:究竟是夏天的氣溫、求偶的需要、還是蟬腹中顫動的肌肉,才引發蟬鳴?若說蟬腹有鳴聲,等到冬寒何不鳴;其實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因,順序下來才有這個果。

第二個可能會說:「口頭禪?」

口頭禪,就是重複又重複會講的一句話,一般會有點內容,帶一點道理,不過講得太多,講了又好像沒講,但那發音語氣又帶着那人的標籤,例如有人的口頭禪是每說一句話之後,都會追問:「你明不明白我說什麼?」哪怕內容不外乎是「女人啊,太容易投入感情,就少不免會愛上過幾個渣男。」這樣一點也不玄的愛情基本常識,哪用他說呢,又有多難明白呢?難道這人當我腦殘?

對口頭禪,認真就一定輸了,他不過是習慣了這種口氣作結,表示話已經講完。說不定,他只是對自己表達能力沒自信心,有殘缺的是他。

總之,現在一聽到禪,就是說話說話說話,但是講一半,留下一點點懸念,然後要解釋清楚的話,再用加倍的文字量去拆解謎題。我想,禪宗初祖大迦葉尊者若是有知,是會犯了貪嗔癡中的嗔戒的。

當初釋迦在靈山法會上,以一招「拈花微笑」開悟,看誰懂得其中無言的道理,全場只有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有什麼好笑?釋迦開創禪宗就是要「不立文字」,「佛心印心」,再解釋啊,就要事先溫馨提示:「長文慎入」了。就當釋迦跟尊者彼此心靈相通好了。

禪有禪的潮流,唐宋開始,禪宗許多公案,都是一言一語,互相用文字打嘴炮的,中間子彈橫飛,擊中了誰的心,誰就有收穫,不然,就只剩下口沫一堆。還看今朝的禪,又變成「色」得不得了的事情。

現在問追上潮流的人,禪是什麼?是簡樸風的裝潢、是榻榻米、是茶道香道,從禪理變成禪文化,從文化變成文化活動。全套茶道香道擺出來,是一種美學佈置,好此道者,除了真愛品茶與聞香,很多都貪圖那個氛圍,以及周遭的環境。禪宗有「吃茶去」這個典故,但現在玩吃茶去的,就真的是去品茶,若說有多少人能從茶裏品出了禪味,實在太為難人家了。

不過,禪變成茶文化與香道,也有個好處,邊泡茶或預備玩香,一聊天講上千言萬語,茶很多時候會泡壞,燒香的炭會處理失敗有焦味。最好是沉默專注,反而回復到禪宗的初衷,不落文字。是想想,幾個人排排坐,一直泡一路喝,全程沉默無聲,真的好禪。

星級企業大獎2020 聲夢傳奇 姜濤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