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珍.柏金育成Birkin Bag之路

皮造代替藤織,柏金包勝在容積大,夠堅固。對柏金的意義是,它提醒她女兒還小時多麼需要這樣的「籃子」。後來,她又習慣把有的沒的繫在手提帶上,聽着叮叮噹噹,她說像坐在馬車上。

怎樣的人能夠成為icon?

這問題,也可改為安廸.華荷是怎樣成為「安廸.華荷」的?

人都可以有三次誕生的機會,從父母而來,自我發明,以及精神不死,在他人的膜拜下存活下去。要做到第三層境界,便要有第二層的本領,縱然,自我發明是後天努力,卻也不能沒有先天條件。

所以,icon們不可能只有封面,也甚少光靠內容。

連安廸.華荷那麼「其貌不揚」,他都有辦法令人過目不忘,那頂假髮,那雙眼鏡,自從華荷之後,便成其貨可居的商品。

有模仿,才有iconography的傳播,有傳播,icon才會刻印在人的心上。

例如一隻包包,它的名字叫Birkin Bag(柏金包)。

且聽這包包的繆思怎麼說:「有一天我搭飛機往倫敦,被升等後,身邊坐了一位紳士,他看見我隨身攜帶的籃子內雜物多不勝數,這些那些掉到滿地都是,他對我說,你的籃子裏應有分格裝更多東西。我對他說,愛瑪仕又不做這樣的包包。紳士的回答是,我就是愛瑪仕總裁本人。」

多隆重的場合,她以儀容配合,但不離不棄的,是她「平民化」的一顆心。

「我對他說,你為甚麼不設計一款比Kelly(以嘉麗絲.姬莉命名的包包)大一點的包包,又不用大到像行李箱般,他便抽出座位上的嘔吐袋來,跟我一起畫下圖樣並帶走。一個月後我收到來電,問我要不要過去看看,那是一個可愛的紙板模型,我給出了用甚麼皮革的建議,工作人員對我說,包包拿在你手上真是漂亮,我們可以用你的名字命名嗎?後來我便收到了這隻包包的實物。」

「要到後來,才有人跟我說,以你命名的這款包包的銷情比任何一款都好。到我去了美國,有人問起我的名姓,我說Birkin,對方就說,是那個包包的Birkin嗎?」

人憑物貴,珍.柏金(Jane Birkin)真是無心插柳,她本人已是傳奇,但沒有了柏金包,光憑唱過的歌,拍過的電影,也未必能同樣家喻戶曉。

而追本溯源,那隻包包的前身,不過是隻藤籃子,名叫Wicker Basket。

價錢上無可與名牌包包比擬的藤籃子,換個角度,豈不就是珍.柏金的化身?

才子心儀佳人,那隻籃子外,她的樸素,還有長期穿在身上的白T與褪色牛仔褲。

她作為icon的價值,也從不是金堆玉砌。家世不算顯赫,父親從軍,母親是演員,她不算標緻,只是獨特,從小輕則被指指點點,重則受到欺凌,十七歲談戀愛已選擇成熟男士,十九歲下嫁作曲家約翰.巴瑞(John Barry),廿二歲被拋棄,這才開始了她闖蕩江湖的生涯,由模特到演員,也沒想到與才子賽吉.甘斯柏(Serge Gainsbourg)因結戲緣令她的歌喉受到賞識。

那首半吟半唱的法文歌曲《我愛你……我不愛你》首播在法國餐廳裏,作曲和合唱的賽吉眼見食客們手上的刀叉都懸在半空,便對柏金說:「看來我們生下了一首熱門歌!」

不是技巧,而在個性,icon珍貴,全因「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