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的寫作階段有兩大分水嶺,一個是在一九七七年巨星(香港)影業成立之前,另一個是一九八五年怡人傳播公司成立之後。
「巨星」的創業電影,是林青霞、秦祥林、秦漢主演的《我是一片雲》。「怡人」製作的第一部電視劇(三十集),是劉雪華、秦漢主演的《幾度夕陽紅》。
由電影到電視劇,瓊瑤的小說經歷了文字到影像,大銀幕到小熒幕的「投胎轉世」,有一些更是「三生三世」,例如《煙雨濛濛》(一九六三),先後便在台灣拍過電影版(一九六五年,女主角是歸亞蕾),另在香港拍過電視版(一九七三年,女主角是李司棋,二十集),到了一九八六年,在台灣拍成電視劇版(女主角是劉雪華,四十集),又在十一年後轉移陣地,在大陸改編成跟原著時代背景不一樣的《情深深雨濛濛》(女主角是趙薇、林心如,四十九集)。
又或,同一故事的脈絡,分支成一二三部曲,如《還珠格格》。
與金庸、亦舒通過授權讓筆下作品擁有「第二生命」不同,瓊瑤著有小說六十一部,卻有五十一部曾經搬上銀幕,二十一部拍成電視劇(可能還不止此數),史上華人作家難被打破的紀錄,全憑成立「巨星」與「怡人」製定傳播策略,讓讀者新陳代謝,也給作者打下江山。
亦因此而有必要追溯,在「巨星」和「怡人」之前,瓊瑤的影響力是如何形成?
根據小說出版與電影公映的時間表作出對比,《窗外》雖是瓊瑤第一部長篇小說,但被中影公司青睞的卻是收在短篇小說集《六個夢》中的《追尋》。民國時期一女三男的苦戀,拍成電影後叫《婉君表妹》(一九六五),女主角唐寶雲自一九六二年出道,兩年後在《養鴨人家》中以演活質樸的農家女進入大眾視野。第二部《菟絲花》(一九六五)由國聯出品,女主角汪玲是公司力捧新人。第三部《煙雨濛濛》(一九六五)由老牌演員王引自導自演,女主角歸亞蕾也是新人。第四部《啞女情深》和第五部《花落誰家》(同屬一九六六年)延續中影的政策和風格,均改編自《六個夢》。第六部才到《窗外》(一九六六)登場。
自傳體的《窗外》寫於作者婚後,沒有立刻拍成電影,跟小說中的不倫之戀與當時社會氛圍格格不入有關,是以其他作品後來居上,「瓊女郎」的誕生,變相也是先成熟,後青春:《幾度夕陽紅》(上下集)(一九六六)有江青、汪玲分飾母女,《紫貝殼》(一九六七)有新人江楓飾演氣質少婦,《苔痕》(一九六七)又是汪玲,《春歸何處》(一九六七)是張美瑤,《第六個夢》(一九六八)是唐寶雲,《窗裏窗外》(一九六八)是江青,《月滿西樓》(一九六八)是李湘、夏凡,《深情比酒濃》、《女蘿草》(同屬一九六八)和《庭院深深》(一九七一)都是歸亞蕾——在「慧質蘭心」和「秀外慧中」的羣像裏,靈光乍現的,是《遠山含笑》(一九六七),《陌生人》(一九六八)和《明月幾時圓》(一九六八)裏的甄珍。
與江青、汪玲同屬「國聯五鳳」之一,由大導演李翰祥以「甄選得來的珍珠」而命名「甄珍」的「小淘氣」,該是「瓊女郎」中以遍灑陽光獲封偶像的第一人,但她真正憑「瓊女郎」身份把瓊瑤式愛情發揚光大的時代,還要在七十年代初才正式到來。之前還是瓊瑤電影在香港花開兩枝的時節,縱然名為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的出品,《寒煙翠》(一九六八)與《船》(一九六九)都在台灣拍攝,《船》的女主角何莉莉,十六歲在台灣被導演袁秋楓發掘,十九歲簽約邵氏移居香港。
在香港電視劇史上第一部被搬上熒幕的瓊瑤小說是《星河》(一九七二),女主角是黃淑儀,主題曲演唱者是詹小屏,作曲的是顧嘉煇,作詞的是瓊瑤。同年還有一齣《夢影》,改編自瓊瑤的《夢影殘痕》,編劇的是甘國亮。再下來便是《煙雨濛濛》和《船》(一九七三)。電影版《船》中何莉莉飾演的唐可欣,電視版由藝員訓練班甫出道便當第一主角的呂有慧飾演。由「瓊女郎」到「瓊女神」的神話由一九七六年播映的《心有千千結》畫上句號,那是香港電視劇中迄今為止最後一個「瓊瑤簽名式」,它之為人難忘,因為女主角江雨薇,邀得六十年代的青春女神李琳琳復出飾演。
這邊廂告一段落,那邊廂才揭起序幕。《心有千千結》與《彩雲飛》都是李行導演拍攝於一九七三年,在台灣刷出票房新紀錄的「瓊系列」作品。兩片的女主角都是甄珍。《心有千千結》中她是幫助頑固父子關係破冰的「看護」,《彩雲飛》一人分飾兩角,上半場是「泡沫」,下半場是「明珠」。甄珍作為瓊瑤人物的不作第二人想,讓一九七四年上映的《海鷗飛處》和一九七五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一簾幽夢》,圓滿了她在歷史上的「玉女」功德。
一九七五、七六年雖然還有《剪剪風》、《女朋友》、《在水一方》、《秋歌》、《碧雲天》和《浪花》捲起熱度不同的「瓊瑤效應」,片中那溫婉的、伶仃的、堅毅的、孤傲的角色,也曾由林青霞、蕭芳芳、張艾嘉、林鳳嬌等賦予神韻,只是下一階段畢竟將改變日後瓊瑤文字與影像的關係:由「巨星」創業作的《我是一片雲》開始,從小說封面的圖像,電影的演員名單,故事的轉折起伏,全皆「量身訂造」——「工業化」的瓊瑤如是誕生,是為瓊瑤進化論的起點。